“所谓敏感期,是指儿童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
孙瑞雪在书中指出,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经验证明,在各个敏感期,如果儿童受到干扰和阻碍,不能正常使用他们的身体的各种功能,相关的功能就会丧失。因此家长们都应该主动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并且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合理的方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童年,健康快乐成长。
当儿童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一件事上,并反复的重复这件事时,我们知道,这就是儿童的敏感期
0——2岁敏感期
1、视觉:刚生下来,对明暗相间的地方感兴趣。
2、口:包括用口进行的味觉、触觉过程。用口感觉事物,不断练习使用牙齿、舌头。
3、手:喜欢抓东西,用手探索环境、世界
4、走:从最初的要承认拉着手跳,到独立行走,到要上下坡,爬楼梯,到专门爱走不平的地方。上下坡是每个孩子都有的重要的走的敏感期组成部分,是走的敏感期的典型表现。当幼儿学会上下坡,他就真正地、完全的学会走路了。
5、空间:喜欢探索空间,最早表现为爬、抓、移动物体等,稍大一点则喜欢爬高、旋转、扔东西等。
儿童空间敏感期的发展从0岁开始一直持续到6岁,而最早的空间敏感期的发展过程是这样的:
①他会发现这一物体和那一物体是分离的,所以他喜欢把一些东西从高处扒拉到地上,然后寻找,再拿到高处,扒拉下来。
②儿童会发现,一个空间里的东西能抖出来,外边的东西能塞进去。所以儿童见了洞洞就会把一个东西塞进去。
③接着儿童开始不断垒高、推到,再垒高、再推倒,这是最典型的感知空间发展的一种能力,是对空间感受的过程,这个感受是儿童智能发展的关键所在。
④接着儿童会对一个狭小的空间非常感兴趣,比如钻到大衣柜里、桌子下面玩耍。
⑤之后儿童对爬到某个高处开始有兴趣,我们常常看到小朋友反复爬楼梯,实际上,这都是儿童运用身体对空间把握的一个过程。这时候的孩子对爬窗台、爬桌子、爬楼梯、爬栏杆都会有巨大的兴趣。对空间的把握,完全取决于一个人在心灵上能够承受多大的一个空间状态,这决定了孩子未来对这个世界的探索能力,为未来发展埋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6、细小事物:对极小而精致的东西感兴趣。(1岁半到2岁)儿童首先是通过简单图式发展来认知和认识世界的,儿童起初对世界的认识一定是从微观开始的,并且外在世界在他们的眼里也是微观的。
7、秩序:急切需要并保护一个精确且有秩序的环境,秩序敏感期到来时,我们应保护儿童、理解儿童、尊重儿童,尽可能给儿童提供一个有秩序的外在环境。
8、模仿:最早表现为模仿一个词或一应一答,重复进行;也模仿动作。当孩子到2岁时,不但模仿各种行为,而且开始模仿社会性行为,并且可以把行为协调起来,系列模仿。儿童选择性的模仿,基本集中再对父母行为的模仿上,所以父母炒菜,他也炒菜。父母扫地,他也扫地。与此同时,我们会发现孩子还会经常性的重复父母的语言、表情,重复父母的某些特定行为。
给父母的建议:让孩子去做,模仿没有错,尽量放慢自己的动作,满足儿童模仿的需要,给孩子成长的空间,使孩子平稳度过这一时期。
9、自我意识:表现为咬人、打人,说“不”等
10、审美:要求食物或用具必须完整。食品要完整、厕所要干净,苹果要光亮和最大,衣扣不能掉一个……是每个 孩子都要经历的,这个时候,大人容易心烦。完美的东西毕竟不多。如果理解了孩子细腻、追求完美的心,把孩子的要求当做关乎成长、关乎品质形成的一次机会,尽可能用心去体察孩子的每一次不满,我们就能理解孩子,并用适当的方式帮助孩子。道德是因为审美而构建和形成的。破坏了审美就意味着破坏儿童道德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