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儿子的一句话
昨晚,儿子冷不丁的一句话,让我整个人都凝固了。
“我们的新房子是爷爷奶奶买的!”
你可能觉得这没有什么,的确,如果单看这句话,似乎很难理解我为什么会那么生气。但以我对婆婆的了解,我知道这句话是她跟儿子说的,而且我还知道她为什么跟儿子说——当她对家里的成年人不满的时候,就会把这种不满讲给孩子听:
公婆感情不好,争吵不断。老公小时候,婆婆就常常对老公说公公的不好,以至于老公三十多岁还觉得自己的爸爸是个坏人,妈妈是个受害者。
哥哥家的女儿是婆婆带大的,婆婆对哥哥嫂嫂有意见时,就会在侄女面前“控诉”他们的罪行,以致于侄女长久以来都不尊重自己的父母。
这种行为在很多家庭中发生,最常见的形式是妈妈向孩子表达对父亲的不满,然后孩子就成了妈妈的“同盟军”,和妈妈一起仇视父亲,当然也有相反的情况——父亲联合孩子一起仇视母亲。这样的父母被美国的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称为“有毒的父母”,而这些父母不知道自己的宣泄行为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一系列负面的影响。
那一刻,同时在场的,还有老公和婆婆。我内心充满了不满,但又不知话该怎么接,只是看着儿子,然后扭身进了房间,随后,我听见婆婆接着对儿子说:“这就是啃老,是不是?”
艹,我的脑袋一下就懵了,怎么能跟一个五岁的孩子说这些话?!
我忍不住想夺门而出跟她争辩:出个首付,不代表房子就是你买的!干嘛要跟孩子说这些?你有什么不满冲我来,跟一个五岁的孩子说算什么?就算是啃老也是你儿子没本事……但是我没有。
一会老公进来了,我向他表达自己的愤怒,现在我已经忘了他是怎么回应我的了,只记得有一句:“说明你还需要继续自我成长啊!”
这句话我承认,同时也让我的成就感崩塌:我以为通过这几年的自我成长,我已经可以不在意我婆婆的所作所为了。
愤怒持续升级,我多次想冲到婆婆的房间跟她理论一番。
而我深知,此刻的不满、愤怒是这几天累积的结果,婆婆也是一样。
二 累积的愤怒
因为从武汉返乡,我们是居委会的重点关注对象,因此天天在家不出门,我的生活基本上就是:吃饭、睡觉、看手机,偶尔洗洗碗,几乎没去做过饭。婆婆对我不去帮厨指使老公去帮厨有意见。但是她不会对我直说,而是找各种机会教育我:
——一次闲聊,我说我们有的时候很忙,没时间收拾房间,所以家里经常很乱。婆婆就会说:“一个女人就是要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的,你又不上班,天天在家睡觉、看手机。”好吧,自由职业就被认定天天在家睡觉看手机,我无力争辩。
——一天晚上,婆婆正在看一个整理衣物的电视,她喊我:“刘萍,快来看人家怎么叠衣服的?”我过去看了两眼,发现虽然之前在网上看过不同的叠法,却也没记住多少,可以看看,把老公叫过来一起学习下吧,于是我喊老公一起来看。婆婆马上又说:“叠衣服就应该是女人的事。”虽然这种观念我并不认同,但我也觉得没必要跟她争个高下。
——昨晚,我们一起包饺子。公公问我们在武汉自己包饺子吃吗?我说没包过。婆婆的苦口婆心又来了:“女人啊………”实在不想听了,我去其他房间转了一圈。
婆婆一次次表达着她的主张,累积着她的不满。而我,也在每一次的被教育中,累积着抗拒。
除了这些,我还在心里预演着和她吵架的场景,就像小品演的那样,甚至我还想告诉她:你再这样,我就跟你儿子离婚!!!
三 倾诉却更添堵
我知道我不能冲出去,因为我老公夹在中间很难做;我也知道因为和婆婆搞不好就和老公离婚,不值得,毕竟我们两人之间并没有什么问题。
另外,我也必须承认,即使作为PET讲师,那时那刻,我真的没法P婆婆,臣妾做不到啊!!我只想发泄我的愤怒!!
于是我去一个同学群里倾诉,里面都是相识近30年的发小,在里面,我可以暴露我的全部,包括说脏话。
我不用担心他们评价我:看一个讲沟通的人,还不照样会婆媳大战!看一个学心理学的人,也不过如此。
其实不担心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对我来说安全,更重要的是他们压根儿不会来上我的课,写到这里,觉得有点滑稽。
我期待他们中能有人和我一起说婆婆不好,这样我才会解气。
可大家的回应没有如我所愿,却也在意料之中:有安慰我的,有教育我的,有分析的,有说自己婆婆的……
教育者说:你要知道感恩,人家给你出了首付,你才有机会月供。
(似乎我就是一个忘恩负义之人一样,可是,买房出了钱就可以理直气壮践踏我的尊严?接受了她的资助就要忍气吞声?)
安慰者说:说一次不会对孩子有心理影响,除非她老在孩子面前说。
(我当然知道,可是当我看到这句话,我有种被当做傻子的感觉,似乎我不懂,就你懂)
分析者说:我觉得你有点放大这个问题了。你要明白,对你儿子说的目的是让你听的。
(我当然知道,否则不会这么大火 啊,干嘛要对孩子说呢?直接跟我说!)
转移注意力者:给你赞助首付不错了,我们家没给首付还天天转发这家不孝顺那家不养老的链接给我们。
(唉,对这个我不知道怎么接下去)
……
就这样,收到了几屏没有意义的回应和道理,我不但没有消气,反而更气了!妈的,没一个人站我这边!
不行,我要把愤怒发泄出去!
四 RC给了我支持
等等,我还有一个地方没有尝试。
其实我知道RC大陆群可以给我提供倾听,我只需要发出一个请求,十有八九就会有人回应我。可是我第一选择并不是它,因为我对那些近三十年的发小心存幻想。幻想终归还是幻想。
我开始在RC群里约倾听。没想到马上就有伙伴回应我。
RC特别强调“不社交原则”,这里的伙伴除了互相倾听,没有其他的互动和社交,为的就是保持倾听关系的纯粹。可是这位回应我的伙伴,是和我一起上RC课程的伙伴,上课之前我们就有很多社交往来。老师说,如果上课之前是朋友,上课之后可以继续。而我的理解,如果你要跟倾听伙伴发展社交,意味着你选择社交而放弃和她的倾听伙伴关系。所以在她回应的那一刻我有一丝顾虑,但想到同学加好友牛牛有一次在群里发出一个邀请,我回应了她,她也并没有拒绝,所以我接受了这位伙伴的好意。
为了不让婆婆在隔壁听到,我打算下楼,毕竟要大声骂出来才觉得解气。老公问我这么晚了下楼干吗?我说约了个伙伴倾听,他秒懂,于是放行。(在此,感谢一下老公的支持)
……
中间的倾听过程省略。倾诉完之后,我并没有像大多数孩子被倾听那样想到解决办法,也没有觉得倾诉完心里轻松多了,而是依旧很心烦。回到家我一直坐在床上,到半夜。
但至少,昨晚,我没有真的冲过去和婆婆大吵一架,这对我来说,也算是小目标的达成吧。另外,让我意识到“倾听不是神药,不能秒变轻松”。
早上起来,似乎比昨晚轻松多了,没有了对她的愤怒。
五 反思
回头再看,我和婆婆的情绪都不是没有根源。
于我,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非常焦虑,为缓解焦虑我每天抱着手机不放刷关于疫情的消息,这是因为内在被焦虑充满,所以非常容易一触即发,更没有内在空间去处理婆婆的情绪。
于她,疫情和隔离让婆婆很压抑,不能出去和其他的邻居聊天,让她的情绪没有出口,因此,让她这个时候理解我根本不符合人性,所以看不惯我们的行为也是情绪的产物。
毕竟,我学过心理学、上过自我成长的课程,从我自身来做一些调整和改变是最可行的办法。
而RC就是帮我的内在腾出了一个空间,这个空间让我有余地去调整和改变,让我可以看到婆婆并理解她,让我主动、愿意去给婆婆帮厨,而不是被动地压抑自己、一味忍耐亦或者火山爆发。这个角度来看,倾听又好像又很神奇。
此时,我心里预演的大戏画面已经不再是如何冲过去大吵一架,而是如何用没有伤害的表达方式和婆婆有效沟通。
这一次切身的经历,让我有两个很大的感受:一方面感谢RC给我的支持,让我没有做出伤害更多人的事情;另一方面我想到近期大面积封城、限足的隔离,一定还有很多像我和婆婆一样快被逼疯的朋友,大家都需要一个倾诉的途径。
就在刚才,我听到有妈妈说她快疯了,每天打好几次孩子;听朋友说,所在小区有位妈妈捅了自己的女儿。
真心希望有更多的朋友走进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