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我们都在阅读。有人看书,有人读报,更多人刷朋友圈。
人人都在阅读,却不知道自己早已陷入了阅读的误区。
把购买当阅读,把收藏当学习
我敢打赌你的书架上一定有从未翻开过的新书,微信收藏里一定有很多没有读完的文章。你内心里觉得这是知识,会派上用场,我现在购买了、收藏了,那么我就等于拥有了它。
不知从何时开始,你把购买当阅读,把收藏当学习。你购买了一本又一本的新书,收藏着一篇又一篇的文章,却依然觉得饥渴难耐。你很可能永远也不会再去翻阅它们,但拥有的感觉减轻了你内心的焦虑,你最终只是为了拥有而拥有。
把信息当知识
信息无对错、无目标、无结构,信息告诉你“这是什么”,而知识告诉你“这意味着什么”、“如何应用”。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技术,让你可以通过各种搜索引擎快速找到想要的内容。你需要的不是博闻强识、囤积信息,而是把信息进行结构化处理、转化成知识的能力。
把别人的书单当自己的书单
很多人喜欢追随牛人的书单进行阅读,仿佛读了跟对方一样的书,就可以变得跟他一样厉害。可是每个人的知识结构不一样、兴趣不一样、对一个问题认识的深度不一样,让别人醍醐灌顶的书也许你读起来一点感觉也没有。
读书是件非常私人的事情,每一本书你都要自己去寻找。你需要做的是从自己感兴趣的一本书入手,让它成为你阅读的原始坐标,然后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完整的体系。
把阅读量当目标
常常看到有人给自己制定读书计划,比如一个月读5本书,还在微信群或朋友圈发起读书挑战,让别人监督自己。好像自己读的书越多收获就越大。可是当你用“数量”为单位来度量读书这种行为时,从一开始就错了。
你能一天读完一本畅销小说,但一个月都读不完一本《高等代数》。学而悟道,有时候一本书就够了,有时候一万本都不够。这取决于,你读了什么书,更重要的是,你是如何读的:你有没有把书里的内容变成自己的知识。
把阅读快感当阅读目的
喜欢阅读的人非常享受阅读带来的愉悦感和满足感,有的文章读起来过瘾,有的文章读起来有趣,有的文章读着有用,酣畅淋漓后你把这些好文章收藏或转发,然后又迫不及待地去寻找下一篇好文,追求下一次阅读的快感。
你常常把阅读的快感当成了阅读的目的。殊不知阅读的目的是改变自己,从而改变自己的生活。如果你发现一篇文章对你有帮助,就应该立刻抓住里面的内容,停下来,思考并应用。把过程当作目的,你的人生永远不会发生改变。
把阅读当思考
尽信书,不如无书。别把文章中的观点当成你自己的观点,在任何时间都不要不加思考的轻易接受某种观点,必须要进行批判性思考。没有经过思考辩证和行动验证,知识和经验都是别人的,别人思考的结果无论你看起来多么深刻,多么智慧,如果你没有花时间去思考、在工作和生活中验证,它只是你的阅读体验而已。
早日走出阅读的误区,祝你真正开卷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