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暑期出行回忆录

没有最好的时候,想做的这个当下就是最好的时候!
就像会上瘾一样,参加完第一次支教后的整整一年都在期待今夏的支教活动。当做散心、当做充电,从今年的支教安排一公布到报名参加,两天的时间,就和妍做了一同前往的决定。然后,从五月末开始,整个夏天都有了满心的期待。
7月24日下午,从长沙黄花机场出发,经过顺利的人生首飞体验,于24日的傍晚到达了呼和浩特白塔机场,并在接近25号凌晨的时间成功和飞机延误了的妍汇合。25号睡到太阳晒屁股了才不紧不慢的从呼和浩特前往XJW与支教大部队会师。整个支教活动,在26号的全员培训中正式拉开帷幕,自我介绍环节一开始,那熟悉而又激动的感觉扑面而来,正如上一年第一次参加支教活动一样,所有的一切都深深地吸引着我的注意。27号的晨间,全员(包括参加支教的学生)一同参与了升旗仪式及乐器捐赠活动,教学工作正式开始。经过一天半的尝试和努力,到28号上午结束,学生们已基本能完整用陶笛演奏“三小”了。28、29两天,则是紧张的节目排练和汇报演出的筹备工作。30号汇报演出一结束,31号集体支教老师一同参加了别开生面的蒙古族欢迎晚宴和篝火晚会,算是欢迎也算是为我们践行。8月1号一大早,刚熟络的我们也就在不舍中分道扬镳了。我和妍则是选择优哉游哉地回到呼和浩特,2号才分别各自回了家。
累,是此次老支教队员的共同感受,于我而言,这种身体的疲惫感像极了在单位超负荷工作的感觉。深究其因,大抵是源于此次支教点师资、实力、生源都比较好的缘故,甚至能超过大部分支教老师的原工作单位。为了能体现出支教老师的支教价值与实力,汇报演出的高水准要求就自然不在话下,毕竟这也是唯一向XJW领导们展示五天教学成果的唯一正式机会。
正因为这样,也作为二支教的老成员,我开始更加冷静而客观的审视“支教”这一行为和整个支教团队的运作模式。正如大部分人会疑惑的一样:“这么短时间的支教真的有什么意义吗?能带给学生点什么吗?”直到采风当天看到了ZHX老师花费一整天的时间整理的公众号文章,我顿时豁然开朗:用不用心与时间长短无关,虽然我们前后只有5天的时间,但是,正如Z老师所言,支教5天的教学量不亚于平常一学期的教学量。此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比教会学生某种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在他们幼小的心间播下音乐的种子,让他们能够发自内心的感受并喜欢上音乐。这与Z老师主张的“音乐自由教学法”也是一脉相承的。
“We don’t need your help,but you need to be here.”、“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是整个内蒙支教行程中总会在我脑海里回荡的两句话,也是在这一次活动中,我更加深切的领会到了话里的内涵。比起说“参加支教是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我现在更愿意把“参加支教”理解成“我需要支教,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教学的提升与自我眼界、能力的拓展。”同时,也正是靠近了这样的一个团体,才让自己更深刻地意识到将自己提升成像他们一样美好而快乐的人有多幸福。
7月29日XCY老师的生日蛋糕,我想,也会是我们这一群人吃到的最特别、最走心的生日蛋糕了吧。每个支教老师的姓名巧克力片、送给每个支教老师的一小支玫瑰,不需要更多的言语,就是这样一份满怀心意的举动已表达一切。L老师说,得知我们的支教行为,医院为了我们开辟了绿色通道,卖花老板免费为送给我们的玫瑰花打了精包装,汇报演出当天清晨和妍路遇顺道的的士怎么也要免费将我们送到校门口……暖心于XJW人们的用心之外,我也不禁感叹起“磁场效应”的强大,满心美好的人似乎总能感受到更多的美好,也总能吸附更多的美好在身边发生。感恩XJW领导们的精心筹备与付出,感恩今夏和大家的相遇!

不断地经历应该是世间最能让人变得沉稳、丰富的一种方式吧,不觉间,已能学着冷静的看待今夏的分别,而后,又是满满一整年的期待——明年又会去哪儿呢......
2019年8月20日 初稿 修改
8月23日 排版 定稿
于 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