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则“女孩纵跳33层楼”的新闻报道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在这件事中各方都有过错。首先,文具店老板问题,因3.6元扩大事态,羞辱女孩,看上去泄怒的目的更明显;再者,老师的问题,报道中说老师得知此事后对女孩进行了安抚并告知了家长,却模糊了老师对孩子的态度问题;最后,家长的问题,父亲得知消息后本想与孩子谈一谈,却见孩子睡着而作罢。如果家长多细心关注孩子一些,说不定能发现第二天决定跳楼的孩子并没有睡好。
这件事情中涉及到的各方都应该从自身角度反思:社会、学校、家庭给孩子营造的环境是怎么样的。今天,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来谈谈其中的问题:父母有没有教过孩子怎么面对挫折?孩子遇到挫折,父母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孩子受挫能力差,大致有两面的原因。
1.孩子被保护的太好
一些父母随时把孩子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将所有困难和挑战都挡在围墙外,事事以孩子为中心。这样长大的孩子往往自信不足,面对困难选择逃避,听不得批评,受不得委屈,经受不住挫折。
2.打击式教育
父母经常责备和批评孩子,没有满意过孩子的努力,他们认为只有批评才能让孩子进步。孩子做错事,他们会说:你看看,告诉过你几次了,还这样,怎么就说不听呢;孩子做对事,他们又会说:我跟你说,别翘尾巴,这有什么可值得高兴的。
久而久之,做对事不想和父母说,做错事,更不敢跟父母说。没有父母的包容做后盾,遇到挫折不知怎么面对和解决,剩下的就只有选择逃避的路径。
想要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作为父母一定要先管住自己。
1、包容孩子的情绪
2岁后的孩子容易发脾气,比如,玩具放不进盒子里,勺子掉到地上等,都会引起孩子的怒气。家长一定要理解并包容的孩子情绪,引导孩子想办法或者给予鼓励,千万不可责骂孩子。
2、提供有所保留的帮助
父母对孩子的照顾都是无微不至的,在孩子走路摔跤,立刻跑去扶起来;看到孩子穿衣服找不到袖筒,立刻上去帮孩子把衣服穿好,总有一帮到底的习惯。父母一定要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否则孩子做事就会缺乏主动性,没有解决问题的习惯,遇到挫折就放弃。
3、让孩子知道你永远在他身后
父母给予孩子的爱和尊重,是孩子自信的来源,是孩子面对一切困难的心理基础。每次遇到困难,父母在鼓励孩子的同时,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在他的身边,会一直陪着他。
父母本应是孩子最贴心,最信任的人,在遇到还没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和挫折时,应该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父母。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尊重,让悲剧不再发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