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正月初七,八,
舅家人给外甥送起了灯笼,
第一年必须送纱灯,
第二年以后随便,
记得小时候,
挑着灯笼,
从村东转到村西,
称为游灯会,
比较谁舅家送的灯笼好,
蜡烛燃烧起来亮,
送灯笼的寓意未曾考证,
大概是希望外甥做一个光明正大的人,
希望外甥以后的事业能红红火火,
同时也有辟邪的作用,
现在的灯笼也由原来纸糊的,
变成现在塑料的,
由蜡烛燃烧到电池充电,
总之,时代进步了,
灯笼质量也越来越好,
但现在挑灯笼的孩子却越来越少了,
小孩子不会挑,
大孩子不愿挑,
孩子们都去玩手机游戏了,
不再钟情于这一传统文化。
图片发自简书App
每年正月十二、三,
县城的主要亮点就是树上挂满了各种灯笼,
有独立的,
也有成串的,
一到晚上,
把街道装扮的十分靓丽,
让人感到一下子又回到火树银花的时代,
生活富裕了,
人们的审美情趣也发生了变化。
每年正月十五夜晚,
多少孝子贤孙,
都要提上灯笼,
点上蜡烛,
来到祖先的坟冢前,
祭祖上香,
然后把灯笼插上坟头,
试图照亮亡人的行程,
也寄托对祖先的一种遥思,
挑灯笼,
一个即将消亡的活动,
一个给孩童带来乐趣的活动,
一个寄托了对亲人思念的活动,
想说,
爱你还不容易。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