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凤云专栏||里仁4.5释义

    一、 每日一句经典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二、译文

孔子说:“富有和显贵,这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但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去获得,君子是不会接受的;贫穷与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但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君子是不会逃避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不会有哪怕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即使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行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做。”

三、内容解析

义利观

孔子承认追求富贵是人的本能欲望,但他强调获取富贵必须遵循“道”,也就是要通过正当、合理、符合道德规范的途径。比如商人,靠诚信经营、公平交易积累财富,这就是以道得之;而如果通过欺诈、掠夺等手段获取财富,即便能一时富有,也是不被认可的。

同样,面对贫穷与低贱,也不能不择手段地去摆脱。一个人不能为了摆脱贫贱而做出违背道德和法律的事情,例如不能为了谋取高位而阿谀奉承、出卖朋友。这种义利观体现了道德原则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时要坚守道德底线。

仁德的重要性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孔子认为仁德是君子的核心品质,是君子之所以成为君子的根本所在。如果一个人背离了仁德,即便拥有了财富和地位,也不能被称为君子。

“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进步强调了君子时刻都不能背离仁德。“造次”指的是匆忙、紧迫的时候,“颠沛”则表示流离失所、困苦的处境。在任何情况下,无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君子都要坚守仁德。比如,在国家动荡、人民生活困苦的时候,君子依然要坚持自己的道德原则,尽力去帮助他人,而不是只顾自己的安危和利益。

孔子的这段话为人们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教导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要注重道德修养,始终坚守仁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个性化消息: 将用户的姓名存到一个变量中,并向该用户显示一条消息。显示的消息应非常简单,如“Hello ...
    她即我命阅读 3,252评论 0 5
  • 为了让我有一个更快速、更精彩、更辉煌的成长,我将开始这段刻骨铭心的自我蜕变之旅!从今天开始,我将每天坚持阅...
    李薇帆阅读 1,876评论 0 2
  • 似乎最近一直都在路上,每次出来走的时候感受都会很不一样。 1、感恩一直遇到好心人,很幸运。在路上总是...
    时间里的花Lily阅读 1,333评论 0 1
  • 1、expected an indented block 冒号后面是要写上一定的内容的(新手容易遗忘这一点); 缩...
    庵下桃花仙阅读 501评论 0 1
  • 一、工具箱(多种工具共用一个快捷键的可同时按【Shift】加此快捷键选取)矩形、椭圆选框工具 【M】移动工具 【V...
    墨雅丫阅读 51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