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188――修一颗纯良之心
(2020年9月15日10:25)
读《阳明先生年谱 一》有很多感慨,特别是对其少年立志,真的是佩服之至。佩服的是立志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修一颗纯良的心。
博仁导师把《阳明先生年谱 一》的第一部分作为少年立志部分,我看大家也是这样认为的,我也是这样认为的,阳明先生从小立下圣人之志。在读原文、听导读时,我也在想,到底成为什么样的圣人呢?特别是听了博仁导师讲的,不在你官位高低、钱财多少,关键要有一颗良知的心。
从阳明先生一生来看,官大不过当时的皇帝,甚至于有同朝为官的好多大臣比其官职还高,但是阳明先生能成为圣人,根本的还在于他的良知之心和致良知行为。历史上的皇帝几十几百个,怎称得上圣人的也没有一个是做过皇帝的。可见,圣人的标准在言行,在于良知善行。
有很多人认为,包括我在内也曾经认为,当有钱了、当了大官了再去做善事,去为人民服务。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有这种想法,其实是良知之心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虽有良心,但冲不开世俗之尘,又怎能去完全致良知呢?良知之心人人具备,致良知行为随处可行,真正致良知的人是不计较自己的行失的,也不会计较别人的眼光、更不计较自己钱财多寡、身份高低,会自然而然地、随心所欲地去致良知。
我听读《阳明先生年谱 一》的第一部分,立志是根,但立志的根本也是要修好一颗良知之心。当然,我不能和阳明先生相比,我也没有一颗想成为圣人之志之心,但我总认为“朝闻道,夕死可矣“的道理。学习阳明心学,即使成不了圣人,但只要知道修好一颗良知之心并努力践行之,就成圣人了。
朋友遇到一事,想用一个谎言来圆另一个谎言。我是不同意这种做法的,做错了事,就勇于承认错误,如果一旦用这个谎言蒙混过关了,心里其实是不踏实的。为什么不踏实,就是因为做的不是良知行为。如果依良知而行,错了就是错了,勇于承认,并努力改正,不光有一个好的态度,更在以后不犯类似错误。一旦这样做了,心里会很踏实的,会心安的。有一个逃到国外的犯人,被引渡到国内后,说了一句话,可不用东躲西藏了,这样心里踏实了。
可见,一个人不怕犯错,就怕犯错不知错,还在错上加错。当犯了错,并改正后,会让自己的人生有一个大提升。就象心上蒙上灰尘一样,当去掉灰尘以后,就会避免再落同样的灰尘,让良知之心会更加的良知,会更加的纯良。我学习,就是为了去掉更多的灰尘,让自己的良知之心更加的纯良,养成一颗纯良的心。
理上明、事上磨、境上练
去私欲、存天理、致良知
明理、立志、践行、印证
做圣贤文化实践的榜样,为社会做出实质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