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思维观点上最大的收获有三点:不抱怨、保持正念、精要主义。
“正念”是对当下发生的事情保持觉知,对于当下要做的事情,不因轻重缓急而排斥,能够享受其中,用好的心态把事做好。比起漫不经心的敷衍必须要做的小事,满足于一天经历的每一件事,更能带给人生命的活力。
今天本来打算早起,读完一本书并通过文字进行分享,但晚起、看视频、玩游戏,很快的一天就这样过去了。如果是以前又会埋怨自己不好好学习,开始自责,并保证明天一定好好学习。但从17岁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后,就一直是逼迫自己去进步,而没有好好思考为什么要进步,导致失望与自责如影随形。9年过去,除了聪明了一点,不再自责外,还是会有浪费时间今天白活的念头飘起。如果自己不从根本上改变思维方式,那么还是会陷入急切成长的瘾,导致人生的割裂。也越发觉得把精力用在那些真正重要的点上,是有多重要,定一个一年读50本书的虚无计划,不如一年找到并革新三个重要的观点并去践行。我们用了太多时间去追逐太多欲求之物,又用了太多时间苛责自己得不到这些苛求之物。
目前自己所能看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1、无法规划好自己的时间,本来计划想做点什么,但又去做了其他的事。
会放弃去提前计划今天要做什么的念头。而是在当天的当下做一件事情之前,去思考要做什么,为什么要做,还有更应该做的事情吗,会花多少时间。确定之后,明确其意义,然后专注地去做这件事,保持正念地去做这件事。做完后花点时间品味一下完成这件事的意义与满足,然后再去规划下一件事。
2、因为觉得几十分钟无法系统地学点什么,而看碎片化的东西。
遇到做完事后还有30分钟就吃饭了或睡觉了,这段时间就觉得无所谓了,想干嘛干嘛,没有去要求自己正视这段时间。这些时间首先会要求自己去感受呼吸,保持正念,然后去记录这些零碎的时间,不先强制要求自己一定要利用起来,而是先对这些时间保持感知,认识到它们的价值,然后再慢慢高效利用起来。如此梯度性的设置,是为了让自己更容易地去完成这件事,避免太难、碰壁、不自信而放弃。
3、一直会去想未来还有那么多要学好累啊,却忘了去庆幸今天的小进步和小发现。
思绪和压力一直放在:报了那么多课要听,买了那么多书要看。变得急躁,但急躁没有任何用,问题并不会被解决或变容易,反而占用了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如果能把精力用去感受学习的过程,并思考学后的价值,对学习有正确的态度与认同,那么对于学习会更有主动性,更能从中体会道幸福感,学习的效果与坚持的意愿都会更好。以前认为的学习力是阅读理解与记忆的能力,而发现力是能从大量周遭之中看出门道的能力,当发现提升力之后,我们会通过更多的途径学习到更多有用的知识。学习的内容只聚焦于课程和书本是很狭义且低效的。
补充说明:
1、大的计划方向还是要有,但真正重要且有效的规划,还是当下的更明确的规划。
2、对浪费的时间保持正念,不是找理由原谅自己,而是比起自责与埋怨,积极的心态更能指引人向好的方面发展。
3、人生并不一定要活成努力的样子,如果生命中只有努力的话是可悲,中庸之道是一种极大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