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10元钱在一块听听上学习一下老罗的演讲技巧,说老罗是科技圈演讲能力最强的CEO应该没有人会不同意吧?经常有“粉丝”调侃说华为、魅族,甚至小米的发布会如果请老罗去讲,销售还至少能提升50%,可见其功力之深。
“大家好,我已经来了”,老罗以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开始了今晚的授课。
由两部分构成:前半部分是作为一个演讲者要弄清的几个最常见问题。
关于演讲恐惧症
这是几乎所有人都需要面临的一个问题。
正因为演讲如此地让人恐惧,才让那些有演讲能力的人觉得会演讲格外的有价值。
往往讲得好的都是那些对演讲有一定恐惧的人。
要克服恐惧的唯一方式就是多讲。
为什么这个领域里有那么多“骗人”的理论?因为这些理论通常不是那些演讲能力强的牛人写的,而是以教人演讲的人写出来的。
除了刻意的练习,另一个方式是用录音或录像来改进自己的演讲能力。
成功的人都是不怕做令自己感到害怕的事的那些人。
关于演讲的本质
演讲的本质是表演,不可能是面对面的聊天状态。
表演可以是真诚的,不是骗人、弄虚作假。
关于天分和后天的努力
如果要成为优秀的职业演讲家,天分至少占50%
但如果只是想比一般人做得好,通过后天的努力完全可以做到。
关于演讲的准备时间
即使你的演讲能力已经很好了,如果你要做一场一小时的演讲,准备时间不应该少于100个小时,即100倍,你没听错。
像老罗这种在国内已经是顶级的演讲家,每次准备锤子科技发布会的时间都在200小时以上。
公司例会上的15分钟的报告,也应该要8-10小时的准备,除非你对自己在公司的表现毫不在乎。
关于幻灯片
感谢科技进步,可以用数字、图表、图片在幻灯片上来辅助演讲。
要舍得下功夫学好制做幻灯片的技巧。
但不要本末倒置,再好的幻灯片也替代不了内容和思想本身。
关于激情
一般理论认为上台演讲者应该饱含激情,这是对的。
但如果跟自己个性不符,你又“演”不出来激情状,那不如选择做自己。
讲了十几分钟过后,情绪到位了,你会不自觉地做回自己。
特定情况下,用没有副作用或副作用很小的药来保持微兴奋状态;但这类药通常比较难买,如果你有这方面的朋友就比较可靠。
归根结底,一个人不要长时间从事自己感受不到热爱和激情的事业,自己会累死。
关于演讲技巧
- 有技巧,但不必神化它。比如说罗永浩,他的发音、咬字、口头禅、着装、形体、动作,甚至连他的长相都是错的,但这不影响他成为我国最著名的演讲家。
12个“要”
十二个“要”!
要有数据;
要吹牛逼;
要会装逼;
要开玩笑;
要讲故事;
要有画面;
要提问题;
要三段式;
要有境界;
要讲逻辑;
要有情感;
要标题党;
要有数据;数字总是最有说服力的。列举数据的时候,要帮助用户更容易的理解。比如光速是30万公里就不够,而光速等于绕地球7圈半用户就比较好理解。
要吹牛逼;大家不是讨厌吹牛逼,大家是喜欢自己喜欢的人吹牛逼。
要会装逼;人们只是讨厌装逼装的不好看的。人们比较喜欢装逼装的好看,大品牌高基调广告,多半也都是装逼。
要开玩笑;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没有幽默感,也不要背笑话,幽默是加分项,不是必须的。强行讲一个笑话会使场面很尴尬。
要讲故事;故事瞬间抓住大家的注意力。比如:“昨天晚上我见到一个很有意思的人...”,这样作为开场白就很好。
要有画面;一张图片胜过千言万语,图片更能刺激听众。可能听众最后完全忘记你讲的是什么,但是很可能会记住你演讲时侯放映的某张图片。
要提问题;提出一个好问题,激发好奇心,引起互动。比如:锤子手机发布会倒计时图片,“你觉得什么样才是好的手机?”
要三段式;正常演讲,三段式结构。绝大多数人,听一场演讲,通常能记住三个要点。好处:事先透露好结构,相当于给用户一个路线图。
要有境界;演讲水准达到的程度。(这里老罗没有过多阐述)
要讲逻辑;20%的精英。80%笨蛋。主要看你的受众,比如你的受众是一群逻辑思维很强的人。
要有情感;这个不需要解释了吧(老罗原话)
要标题党;非常重要。标题党可以是中性的理解。人们不讨厌标题党,只是讨厌比较LOW的标题党。
注:可能不一定百分之百是原话。一边听着语音,一边记录。多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