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碗的简书:长乐老人“冯道”——心中自有道,何拘生前身后名

      冯道(882年-954年),字可道,号长乐老,五代宰相。冯道早年曾效力于燕王刘守光,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先后效力于后唐庄宗、后唐明宗、后唐闵帝、后唐末帝、后晋高祖、后晋出帝、后汉高祖、后汉隐帝、后周太祖、后周世宗十位皇帝,期间还向辽太宗称臣,始终担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

      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冯道是个奇人,竟能做到“流水的皇帝,铁打的权臣”。

      存在即合理,万物有因果。

      冯道如此官场不倒,自与他本身的随缘就势、很识时务、不负累于生前身后名的圆融性格大有关系。

       契丹灭晋,冯道又事契丹,于京师朝见耶律德光。德光问曰:‘何以来朝?’对曰:‘无城无兵,安敢不来。’德光诮之曰:‘尔是何等老子?’对曰:‘无才无德痴顽老子。’”冯道这种自贬自贱的态度深得皇帝心意。德光也曾问他:“天下百姓,如何可救?”他说:“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有人说中原人民没有惨遭屠戮,是因为耶律德光深喜这套谄媚说辞。

      冯道应是将书读透了的读书人。若只是须臾拍马怕是也难在乱世屹立不倒,冯道心中自有道义,虽不同于当时“不二臣”的忠义,却也是自己的处事法则。冯道从不骄奢,为人自律节俭。

       两军交战中,他军中茅屋内也不设床席,枕牧草而眠。对于别人送来的美女,冯道也是安置他室,为美人寻得亲人后送回。在丁忧期间,遇到饥荒,他就尽其所有用来救济乡里,甚至为人丁稀少的人家种田背柴。冯道深知寒门子弟不易,在任期间引荐任用了不少有才识的孤寒士子,也抑制了一些品行浮躁的衣冠子弟。

      这诸多行为也都为冯道建立了声望,赢得了民心和士子心。乱世啊,我想一个新的朝代建立根基需要的也是这些。

      有所权宜,有所坚守,有所舍弃,有所执着,便是冯道的处事哲学,长乐之道。过洁世同嫌,非黑即白,难是长久之道。在我看来,冯道最难得不是他在这个乱世里的诸多取舍周全,而是他心志坚韧、心里的道义自成标准,不拘身外浮名,终能自娱自乐,谓之“长乐”。

      生活本也不易,苍茫天地间,一只蝼蚁,何来叹息的权利。谁不爱鲜衣怒马昨日少年,终究大部分人无法恣意而活,在苟且的生活与诗意的远方中挣扎前行。

        最苦求不得,最怕意难平。天有常道,冬去春来,草木自生。我们在质问天道的时候,命运从不给予答复,由得我们在跌跌撞撞中自我顿悟。事又无常,真假难辨,福祸相依。不得之物未必是好物,难平之事,想来自己也并非全然无辜。我们能做的也是辨别哪些需要放下,哪些需要坚守。人生不易,常怀同理之心,力所能及多做些让别人开心自己也开心的事情。

            慢慢长路,愿能长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