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不能达成自己想要的改变,很多时候取决于环境。
环境会改变人的行为习惯,造就想要或不想要的自己。
机场候机大厅安静舒适,有人在笔记本上忙碌,也有人在购物区闲逛,还有人在低声聊天。
这样的环境中拿一本书,便可以享受其中。
火车站候车室里嘈杂一片,人来人往,喧闹不已。想要进行读书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更多的人选择手机打游戏或刷小视频。
我们常常想要与环境和平共处,其实环境无时无刻都在控制我们,甚至碾压我们。
换一个角度,如果我们能够控制环境,便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习惯。
办公室里,有人在肆无忌惮的聊天,你的从众心理作怪,也加入了聊天的行列,却忘记了今天原本有一篇论文得完成。
是环境影响了你吗?当然是,也不是。如果你戴上耳机便可以做自己必须做的事情了。控制自己的环境原来如此简单。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是环境对我们行为习惯绝对影响力的见证。
和爱抱怨的人在一起久了,自己也会变成爱抱怨的人。
和乐观的人待的时间长了,自己也慢慢乐观起来。
除了这些外在的因素,还有自身的环境因素。
那么试着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分析环境因素:
1.制度影响。
在体制内呆久了,很容易受到制度的影响,按部就班,中规中矩,更多了接受,更少了创新。
2.居住的环境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花高价钱买商品房是一定会选择居住条件更优越的小区环境。
这样的环境中,硬件植物湖泊跑道一应俱全,购物停车服务面面俱到。
每个人都在按自己的节奏生活,看起来匆匆忙忙,其实有条不紊,人与人之间的摩擦更少。
这样的居住环境容易让人产生心理愉悦感,家也更容易成为让人放松的地方。
3.人
不论是同事,朋友或家人之间,各种关系造成的环境对我们行为习惯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紧张,压抑,焦虑,内卷……
热情,积极,向上,合作……
如果我们不能控制环境,就不由自主的会被环境控制。
4.人为制造的环境因素
双11购物节买的东西都是有用的吗?
每每被大肆宣传的降价风左右,不由自主的点击购物车,商家设置好了每一个细节诱发他的顾客去消费。
有的环境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但事实上。环境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带着新鲜,带着好奇,带着诱惑影响着我们的行为习惯。
试着回想一下:你有过被环境左右的经历吗?
前些年,扫地机刚刚开始流行,大家都在传出门以前打开扫地机回家就可以享受干干净净的环境了。
于是毫不犹豫的买一台回来。
后来才发现问题很多。
长毛地毯被缠进去了。
钻到沙发底下出不来了。
……
如今早已束之高阁。
为了给自己创造有利于培养自身行为习惯的环境,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便靠近什么样的人。
想让自己成为爱读书的人,便多和爱读书的人来往,他们的样子,他们的言行都会在潜移默化中感染自己。
想让自己养成坚持跑步的习惯,便结交一帮喜欢跑步的朋友。
自己选择的朋友便是自己创造的成长环境。
每一个人身上发出的微光相聚在一起,这样的环境中一定充满光亮。
不妨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