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给我来一份香干回锅肉,中辣。每周赵然都回到这家店点这道菜尝尝。“这家味道最地道,就好这口。”赵然不无得意对店内其他食客说道。这一来二去,赵然已经和店主非常熟悉。店主也是湖南人,湘菜做得麻溜。这下赵然算是彻底粉上这家店,一周的伙食有一半在这解决了。
老板叫杨帆,和媳妇一起经营这家湘菜店。赵然以后都是“饭锅”“饭勺”的打趣叫着,再之后其他食客都把赵然当成了店里的帮工。赵然自然乐此不疲,没事闲着也去店里帮前帮后,招呼食客。帆哥和他投缘,对他也如自家人一样。这种亲近感在这个异乡弥足珍贵。
劳动一天后能有一口热饭热菜等待总让身处异乡的人们感到舒心。因为主打湘菜,来往的食客大部分都是湘,贵,川的食客,当然也还有一部分喜辣味的粤,闽地区的。店里最闹腾就是晚饭这段时间,不大的厅堂摆着六张长条桌。每桌能挤下六人,有时差不多整个厅堂塞下四十人在吆五喝六。这情景总让人想起在偏远农村里谁家过好事,也是在堂屋摆上几席,热闹非常。“好嘞,香干回锅肉,农家一碗香,麻婆豆腐,还有一个胡萝卜肉丝。”看赵然娴熟的样,他的确给店里帮了很大的忙。这样的阵势从晚六点持续到晚九点。每次忙完这场“仗”,帆哥都会给他老实的做一个色香味俱全的香干回锅肉。赵然吃完很心满意足,擦擦嘴。帆哥给他帮厨的钱,他一次都没收。用他的话说,蹭吃蹭喝不花钱,还顺带偷师学艺赚翻了。两夫妻总被他的“油嘴滑舌”打败,再以后都顺其其然了。
人间的事没有个定数,却应该有个盼头。赵然本身是做贸易跟单的,公司事物中规中矩,不紧不慢。所以他总有时间会到店里去耍耍。有天帆哥问他为啥在店里就吃香干回锅肉。这个疑问在帆哥心里很久了,只是感觉其中有由头,就一直没有发问。“每次回家,我妈都会做给我吃。妈走后,我只在咱店里吃出了妈妈做的味道。”赵然平静的说着这话,眼神却不住的在打转。是的,赵然是妈妈辛辛苦苦带大的,单亲家庭,当初和母亲相依为命,直到上大学毕业。以为苦尽甘来,不料妈妈却病倒了,准确的说应该是妈妈早就病上了。只是为了儿子的未来,宁愿硬扛。就这样,妈妈为儿子奉献了一切,这其中的遗憾和自责在赵然心里隐藏深陷。
帆哥帆嫂今天是第一次听赵然说自己,没想到平日浪子模样的小然却是这般经历。帆哥拿出了一瓶自酿的葡萄酒,“咱们一起喝点。”帆嫂走向厨房张罗了几个小菜,三个人一边尝着自家小菜,喝着自家小酒。“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我和你嫂子就是你家人。”
晕黄的灯光映照在三人面庞上,有激动,有感动,有人情。世间的事不外乎情义二字,活的通透,看得清楚,才得包容。
“老板,一个香干回锅肉,中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