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被外敌入侵,就表现来说,我更喜欢明朝。
土木堡之变几乎和靖康之变一样,皇帝被外族掠去,外族人兵临城下,要钱要女人,但是得到的待遇却截然不同。
也先在北京城下面对的是于谦视死决战的部队,将退杀将,兵退后队杀前队,也先一毛钱也没要到,还损兵折将。
金兵在汴梁城下就幸福多了,可以为所欲为。
这时候的汴梁,有坚城有军队,有精壮的百姓,只有防守策略得当,坚守几个月没问题,完全可以坚持到勤王的部队到来,事实上在靖康之变后期,和金兵斡旋的除了北宋军队还有很多百姓组织的民兵。
但是大宋朝廷不想打,朝廷从皇帝到文武大臣都想着和。
皇帝的如意算盘是金人要钱给钱,要女人给女人,只要你们赶紧离开,我这皇帝位子不丢,你说啥是啥。
大臣们的如意算盘是,只要我的脑袋保住,在皇位上坐着的是赵姓皇帝还是完颜皇帝又有什么关系呢。
闹不好换了皇帝我还能加官进爵。
宋朝时文人治天下,赵匡胤吸取了唐末五代十国武将乱政的教训,对武将兵权层层设防,赵光义得位不正,更是大量任用文人,对武将越加限制。
以文人治天下,导致宋朝是大统一王朝中最孱弱的。
文人治天下理念没错,但是宋朝矫枉过正,对武将限制严格,以文官指挥武将,平常这种制度还看不出弊端,而且宋朝初期出过很多文武双全的文人,寇准范仲淹韩琦等人导致重文轻武的策略看上去很成功。
但是到了外族入侵,危急存亡之秋这种政策的弊端就出来了。
文人不都是范仲淹那样的牛人,很多文人心思活胆小怕事,在危机关头想的都是如何保证自己的福贵。
别说宋朝这个承平日久,就是三国时大战频仍,文人们应该有血性吧。
其实也没有。
曹操发动赤壁之战,打到孙权的家门口,最先想到投降的是孙权手下那帮文臣。
虽然历史上舌战群儒没有发生过,但是罗贯中对孙权手下那帮儒生的描摹却入木三分,刻画了他们在曹丞相到来时的积极投降的真实面目。
吴国文臣们想的都不是如何抵抗外敌,盘算的都是自己将来在曹丞相手下能担当什么官职,能否连升三级。
难怪赤壁之战胜利后,论功行赏,张昭只得了孙权酸酸的一句话:
如张公之计,今已乞食矣。
吴大帝孙权没有乞食,但是宋徽宗宋钦宗这对父子却在文官投降派的主持下,后半生乞食于金人帐下,奴颜婢膝至极。
那些议和的文臣到了金营两股战战话都说不利索,回到大宋朝堂上却能侃侃而谈,用自己学了多年的孔孟之道论述投降的必要,真的是舌战莲花,有当年诸葛孔明舌战群儒的风采。
在他们的鼓动下,宋钦宗宋徽宗投降了,金人开始劫掠,繁华的京城汴梁被抢劫一空:
夏四月庚申朔,大风吹石折木。金人以帝及皇后、皇太子北归。凡法驾、卤簿, 皇后以下车辂、卤簿,冠服、礼器、法物,大乐、教坊乐器,祭器、八宝、九鼎、 圭璧,浑天仪、铜人、刻漏,古器、景灵宫供器,太清楼秘阁三馆书、天下州府图 及官吏、内人、内侍、技艺、工匠、娼优,府库畜积,为之一空。辛酉,北风大起, 苦寒。
宋徽宗宋钦宗的女儿后妃们被掳去金营,有的不堪其辱自杀了,有的被迫当了性奴,其中包括后来高宗赵构他妈韦皇后。
甚至到了五国城,有女儿被金朝贵族看中,宋徽宗还要用他那漂亮的瘦金体写感谢的表章,感谢那些贵族看上了他的女儿。
这段历史每次都不忍心细读,一个惨字怎能概括。
================================
文:薛白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