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者,卫人,仕于鲁。
卫国人才不少,商鞅、吴起、吕不韦、荆轲、李悝都是卫国人。但由于卫国小,这些人才都得在其他国家的大舞台才能发挥大作用,吴起就是代表。
作为一个外地人,吴起分别在鲁国、魏国、楚国“打工”。
在鲁国,大破齐师,留下“杀妻求将”的传说;
在魏国,拔五城,留下“吴起吮疽”的故事;
在楚国,南平百越,北却三晋,西伐秦,留下“吴起伏尸”的快意恩仇。
不过,在这一连串故事里,却又前后矛盾。
魏相公叔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起为人刚劲自喜,子先言于君曰:‘吴起,贤人也,而君之国小,臣恐起之无留心也,君盍试延以女?起无留心,则必辞矣。’子因与起归而使公主辱子,起见公主之贱子也,必辞,则子之计中矣。”公叔从之,吴起果辞公主。
吴起离开鲁国,是因为别人说他“杀妻求将”——娶了齐女为老婆,齐国来攻,为了表忠心杀了自己的老婆,但到了魏国,却因为魏国想笼络吴起,要给吴起娶老婆,但吴起又怕悍妻,于是不肯娶公主,而离开魏国。如果吴起真的干过杀老婆这样的事,那么魏武侯又凭什么相信一个老婆就能拴住吴起的心?
最为合理的解释,只能是吴起动了旧贵族的奶酪。
或谮之鲁侯曰:“起始事曾参,母死不奔丧,曾参绝之。今又杀妻以求为君将。起,残忍薄行人也。且以鲁国区区而有胜敌之名,则诸侯图鲁矣。”
在鲁国对吴起的控诉中,不奔丧与“杀妻求将”不过是道德层面的指控,但最后一点才暴露了他们的真实想法。“鲁国小,打赢了战,别人会来打鲁国的。”这句听上去矛盾的话,背后的逻辑其实是说,鲁国要想胜,就得图强,图强就得改革,改革就会触动现有阶层的利益,所以宁可维持区区小国的状态,也不要常胜将军。
至于魏国,更大的可能性是田子文去世后,公叔座作为保守势力上台后,吴起心灰意冷,不管公主有没有打公叔座,吴起意识到了自己一旦娶了公主,也将被捆绑到保守贵族的马车上。到了楚国,一句“诸侯皆患楚之强,而楚之贵戚大臣多怨吴起者”更是表露无遗。
到了最后,楚国旧贵族发起兵变,吴起被射,吴起在死前将箭拔出插在楚悼王的尸体上,用悲剧的方式,与旧贵族同归于尽。算来,这三生三世也是过得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