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上交沪生老师写作课作业的日子。下午在图书馆看了老师推荐的电影——《奇怪的她》,当看到末顺在唱歌时回忆起独自带大孩子的艰辛过程,我就忍不住想要写写我的妈妈。
妈妈出生在工人家庭,在家排行老四,上面有三个姐姐,身下有一个弟弟,这五个姐弟里,只有我妈学历最高,是高中毕业。
妈妈经常给我讲她高中求学时的故事,那时候读书点的都是煤油灯,家里条件不好,也不舍得用,常常都是同桌两人一起点一盏。灯光很弱,妈妈的眼睛就近视的很厉害,现在她还得戴着八百多度的眼镜。当时在学校里面吃饭是比较便宜的,一份菜加两个馒头才几毛钱,但那也都是有钱人家孩子才吃得起的,妈妈经常是和同学合打一份饭。为了省钱,妈妈还会从家里背很多咸菜到学校,家离学校很远,交通也不便,瘦的像竹竿似的妈妈总要背着装有可以吃一周的咸菜的尼龙袋子走上很长的距离。但妈妈并没有觉得求学辛苦,她提起这件事的时候,语气里都是年轻时候为了梦想而艰苦奋斗的自豪感。
妈妈高考没考上,也没有复读,就回到当地的盐场工作,之后就嫁给了我爸。奶奶家条件也不好,爸爸年轻时候又是个贪玩儿的人,妈妈嫁过来之后,想了很多办法把这个家的日子过好。怀着我的时候,她干着在马路上晒鱼食的工作,早上顶着大肚子把好几麻袋的鱼食铺撒开来晒,晚上拿着大扫帚把鱼食扫起来装麻袋里,就这样一直干到生。我两三岁的时候,她把我放姥姥家,大中午自己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卖雪糕,开始时候,不好意思吆喝的她只能眼睁睁看着雪糕化掉,后来她就跟着卖的很好的三姨学会了沿街叫卖吆喝。我五岁左右的时候,家里买了辆拖拉机,爸爸就在地里开拖拉机帮别人收割粮食来挣钱,因为不舍得花钱,就买了辆二手的,整天坏,修的钱比赚的钱还多,到后来我爸一开着拖拉机出门,妈妈就担心会坏,因为一坏就要花钱去修。后来爸爸不开拖拉机了,妈妈就在家里开了小卖部,整天起早贪黑生意也不好。那时候我爸就染上了打扑克的坏习惯,经常召集人在家里打扑克,小卖部的事都是我妈一个人在忙,俩人也因此经常吵架。
那段时间妈妈过得很辛苦,但她从不埋怨,还总是怕我比别的孩子过得差,所以努力把最好的给我。妈妈手很巧,会织毛衣、钩花样。忙完了农活,她就会戴着眼镜,用毛线给我织好看的毛衣,再在毛衣上钩上小动物或者花朵的花样。每次穿上妈妈给织的毛衣,总会有人来我家请教织法。
之前爸妈虽然忙忙碌碌,但家里也没攒下钱。所以到我上学了,妈妈就开始为我的学费发愁。每次不够交学费时,爸妈就要出去借钱。到一个邻居家门口,爸妈就一个进去借,一个守在门口,进去的出来,守着的就急忙上去问问借到了没有,俩人再盘算一下还差多少。我长大后妈妈把这些事当笑话跟我讲的时候,我心里很难受,我不知道有多少个我打着呼噜安心睡着的晚上,爸妈在因盘算我的学费而无法安睡。
迫于生计,我上三年级、弟弟才一岁多的时候,妈妈就开始在市场上卖鞋。妈妈每天早上把装有满满的鞋子的几个大纸箱摞到小推车上用绳子捆紧了,推去市场上卖。小推车是我们当地农村人去地里干活时候最常用到的,有一个轮子两个把手。妈妈卖的鞋子大多是拖鞋和布鞋,重量很重,小推车起步就很费力,把手要抬起来,轮子滚动走起来,需要用很大的力气。推着走起来之后就好点了,只是需要掌握平衡。但农村的路坑坑洼洼也不好走,特别是下雨下雪天,路上很泥泞,还要上坡下坡。妈妈最愁走这样的路,一不小心就有可能翻车,翻了车,有些鞋子就会从破烂的纸箱里滚出来,妈妈要把它们捡起来,再打包,那时候就很不容易掌握平衡,很难一鼓作气推起来。后期妈妈卖的鞋子越来越多,她需要用两辆小推车,一辆推过去,打开篷布在地上铺开,把鞋子稍一摆,托旁边的人一看,就回去再推另一辆。我放学或放假的时候就会被叫去给妈妈帮忙,因为年小推不动,妈妈就让我跟着第一趟车子到市场上帮忙摆摆鞋子,她回去再推另一辆。中午下摊回家的时候,就尽量把货都放在一辆车子上,她推重的,我推轻的。
当时我自尊心很强,很虚荣,没有体谅妈妈很辛苦,反而为有摆摊卖鞋的妈妈而感到自卑。妈妈让我中午放学之后去帮她收摊,我很怕让放学回家的同学知道我妈是摆摊的,就磨叽到很晚才去。就算去了,也是经常偷偷看向学生放学走的路,遇到熟悉的同学就提前转过身去,不让他们看见。妈妈看过几次之后就明白了,也没有说什么,只是叫我去帮忙的次数越来越少。妈妈是易出汗的体质,特别是夏天,妈妈随身带的小手绢不知要浸湿多少次。中午别人都躺在炕上休息,妈妈要顶着大太阳把车子推回来,还要算算今天的收入,补补明天的货。吃个午饭,休息一会儿,下午就要去干农活。现在提起卖鞋时候的事,妈妈就会感叹那时候她真傻,不知道租个市场附近的房子,整天推着小车,人真是没有吃不了的苦。
应该是因为担负着抚养子女成人的责任吧,她才会从不觉得累。我毕业工作之后,她不卖鞋了,也还是闲不住,就捡了村里的废地种菜,浇水除草打药。每次回家她都会给我们很多的菜。妈妈说种菜就跟养孩子一样,每天照料着它们,看着它们一天天发芽、结果,累点也值得。这或许跟电影里末顺奶奶说的一样,就算回到原来,也会走原来的路,因为作为妈妈,就算再苦再累也要抚养孩子长大,看到孩子的成长,就是最值得,最自豪的事。
如果有一天妈妈也可以走进青春照相馆,摇身一变成为妙龄姑娘,我一定会求妈妈带我去那家照相馆,我想变成妈妈的妈妈,换我来呵护伟大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