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野月泉
今年《流浪地球》火的一塌糊涂,各方评论都说这部电影可以载入中国电影史。而原作者刘慈欣又一次被推上了舆论顶峰,口碑载道。
我非常喜欢刘慈欣的作品,只不过由于自己在科学方面浅陋无知,以至于《三体》这样大红大紫的书籍至今没有读完,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对刘慈欣的崇拜和佩服。可是真正给我打开科幻世界的不是刘慈欣,而是倪匡的《卫斯理科幻系列小说》,这部书也是我初中时期最美好的回忆。
那时学校图书馆有一套卫斯理小说,想借到一本,比登天还难,不知道多少双眼睛盯着呢。书都翻烂成什么样了,整本书布满了图书馆老师“缝缝补补”的针脚,依然火爆。
为了能借到,我每个课间都往图书馆跑,可效率太低了,堪比中奖500万。基本是秒杀,靠课间那有限的时间,根本不可能借到。
于是脑子一转,省图书馆比学校图书馆大多了,去那里试试看。说去就去,放学后骑着自行车巴巴地跑去找,哇塞!果然借到了。那个兴奋啊,骑车回家脚底都呼呼生风。
当天晚上作业完成效率极高,老妈都怀疑我是不是捣浆糊。洗漱完毕,大喊一声“我去睡了!”滋溜回到房间,关上房门,上锁,迫不及待地看起来。看得我是大汗淋漓啊!不信?那你来试试蒙着被子,开手电看书的感觉,不热死你!
我对这本《迷藏》记忆犹新。写的是卫斯理帮助高彩虹探究安道尔之谜,不曾想卫斯理还没到,高彩虹和历史学家王居风,尽然在安道尔的古堡离奇失踪了。等卫斯理赶到后离奇事件接二连三发生,失踪了的人突然出现,然后又失踪,真相扑朔迷离。之前的高王二人托深山女孩寄来录影带,告知其实这个古堡就是一个时空隧道,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随意穿越到古代或者未来……
惊悚的故事,不差钱的好奇先生卫斯理,紧凑的情节……看得我既紧张又激动,一口气看到凌晨,看完才安心。结果到了该起床的时候,怎么也爬不起不来,紧赶慢赶迟到喽。被班主任罚操场跑圈儿,我内心愉悦地跑完了三圈400米。
接下来,我又看了《透明人》、《天书》、《蜂云》、《地心洪炉》……太好看了,随便哪一本都给我打开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涉及的内容是那个年代初中生接触不到的,例如地心是什么样的,太阳系以外的宇宙是多么瑰丽,目不暇接,痛快极了。遗憾的是省图这套书很有限,仅有的几本都看完了,这可怎么办?
第二学期一开学,学校图书馆要招4名志愿者,负责帮助图书馆老师整理书架,每天下午照看期刊室。我一听到消息,一蹦三尺高,天助我也!赶紧去报名。顺利通过面试,入选喽!
从此后,卫斯理的小说就不愁借了。当然等待的时间还是不短的。在那是个时代,除了琼瑶阿姨的言情,金庸古龙叔叔的武侠,那就是卫斯理的科幻了!一个同学借回去,可以“福泽”身边一帮人,不是因为严格的借阅制度,估计这些书早有去无回了。
比起《流浪地球》“硬科幻”,卫斯理的科幻小说就是“软科幻”了,天马星空的幻想,趣味性远远大于科学性,然而就这样一部谈不上什么科学知识的科幻系列,却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尤其是让同样也没有什么科学素养的我们趋之若鹜。
记得看完《眼睛》这本书,关上手电筒,我吓得不敢睁眼,生怕书中说的外星人寄生在自己身体里,而且感觉自己周围都是形同人类眼睛的外星人,他们是一种能够控制人体的邪恶力量。事实上现在想来,作者是想通过外星人的故事,来阐述人性的恶才是带来恶果的原因。
倪匡的卫斯理科幻小说,在那个年代给我们提供了丰盛的精神大餐,带领我们上天入地,周游世界,探索奥秘,思考人性。也变成了我们生命中永久的记忆。而刘慈欣,将科幻类型小说注入了“硬科技”内核,就如同科幻小说拥有了根基,科学性与趣味性呼应,幻想与现实交织,人文主义与理想主义并存,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高度!也必将被铭记!
向大师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