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独立到互赖:4个习惯(公众领域的成功)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美 史蒂芬 柯维

美国作家弗格森:“谁也无法说服他人改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开门。

                                       

没有信任就谈不上友谊,没有诚实也就谈不上信任。—塞缪尔 约翰逊

情感账户:我们都知道银行账户就是把钱存进去,作为储蓄,以备不时之需。情感账户储蓄的是人际关系中不可或缺的信任,是人与人相处时的安分安全感。

越是持久的关系,越需要不断的储蓄。七种主要的投资方式:

理解他人、注意小节、信守承诺、明确期望、正直诚信、勇于致歉、无条件的爱。

无条件的爱可以给人安全感与自信心,鼓励个人肯定自我,追求成长,由于不附带任何条件,没有任何牵绊,被爱者得以用自己的方式,检验人生种种美好的境界。不过,无条件的付出并不代表软弱。我们依然有原则、有限度、有是非观念,只是无损于爱心。

                                       

习惯四: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双赢者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一般人看事情多非此即彼,非强即弱,非胜即败。其实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视为自己之失。

关于输赢模式的觉察:在我输你赢的模式里,算了吧,听你的,我委屈点我自己没关系的。9号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里丧失自己的力量的,忽视自己,融合于环境和他人的期待。

在我赢你输的模式里,我必须做好,我要做得比你好,来保证我的安全,我才能获得我想要的。我必须争取,竞争。我不能输,输了我就会被淘汰。

建立双赢思维首先需要我确认我是那个独立的个体,我相信我拥有我的天赋优势,我负责投注我的一份力量。我忠于自己的感受,为自己负责,我相信宇宙为我们都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不仅你有能力获取,我也有资格分享。我有我的价值。 我相信你也有你的天赋优势,我相信我们一起会创造更多,而不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减少。

习惯五:知彼解己——移情沟通的原则

首先寻求去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这一原则是进行有效人际交流的关键。

                                       

关于知彼解己的自我觉察:我的天赋优势正是在于倾听、共情,感同身受。 这些是我很轻松可以做到的。 但是问题出在哪里了呢? 问题在于我从不表达我自己。 理解别人我做得很好了,但是时常带给我的感受是什么呢?憋屈,压抑。我没有表达我自己,我没有为让你更好的理解我负责任。 原来我还有这个责任呀? 不是你应该也像我理解你一样理解我吗? 不是的。 这是一个执念! 只有我表达了,别人才会越来越清晰,我需要的想要的是什么。

让你了解我喜欢的方式,我不接受的方式,我感谢你为我做了什么,我的界限是什么。不带敌意的真诚反馈。

习惯六:综合统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综合统效就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综合统效是人类最了不起的能力,也是前五个习惯的整体表现与真正考验。统合综效不但可以创造奇迹,开辟前所未有的新天地,也能激发人类最大潜能,即使面对人生再大的挑战都不足为惧。

摘抄完这段话感觉太爽了,是我想要的。拥有面对挑战的智慧与勇气。

我在哪个层次? 我感觉是我在由接纳走向欣赏的路上。

习惯七: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提升原则

人生最值得的投资就是磨炼自己,因为生活与服务人群都得靠自己,这是最珍贵的工具。

即使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 马斯洛,在生命的最后,也把幸福感、成就感和对后人的福祉置于“自我实现”(这是他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的最高级别)之上,他称之为“自我超越”。

                                       

七个习惯浇灌出来的最高级、最美好和最甘甜的果实就是齐心协力,就是把自己、爱人、朋友和同事合而为一。

这不就是说要整合自己,合一吗?把自己所思、所想、所做统一起来。 我今日所思,所说的,就是我明日做的。成为一个言行一致,身心合一的人。就是把自己、爱人、朋友和同事合而为一,让我想到了课堂上的陈老师放的那首歌,我相信爱你就等于爱我自己,我们是一体。这些我们都体验到了,不是吗?

剩下的时间,就需要反复的练习,加深这样的体验,完善身心的整合工作,走在合一的路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