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订的读书计划是:
1、卡耐基
2、《四世同堂》第一卷剩下的和第二卷、《红楼》前四十回、《杜甫诗选注》25首
3、老师推荐的小短文
4、《小学创意作文》、《导读艺术》、《名作重读》
实际上,十月几乎没有读书。因为十一月初的考试,中间一直是焦虑的,所以在十月中旬的时候就停掉了看书计划,但对于考试的努力也没有因此多增一些。
舍友近来在读巴金,读时会掉眼泪。曾经也听修学长说过,读完《家》的时候,心里的波澜久久压不下去,就订了车票,当晚赶回了家。
婷婷说到了这个年纪,已经不适合读这样的小说了。精力统共就那些,往这处用些,别的地方就会少些。所以,当舍友在读巴金时,另一个同学第一句便是问:“你这是放弃老师推荐的教学类书了吗?”
但徐老师也说:你们所匮乏的是文本的感知、解读能力,所以费时间去读原文是很有必要的。这我在第三门考试里深刻体验到了,只要套路用得好,题也可以答得漂亮,但用到课堂上去就是一堆废字了,因为骨头架子里没有肉,它就只是一副骨头架子罢了。
那十月读了什么呢?
把《四世同堂》第一卷读完了,《红楼梦》跟着老师读了两三章,杜甫诗看了四五首,钱梦龙老师的《导读艺术》看了一半。
《红楼梦》
我发现,有时自己读真的没有把读的内容和时间充分利用起来,这在《红楼梦》的课上感受很深。这周读的是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前后几章,没带书,老师具体讲的一时想不大起来。
作者的深层态度
作者是带着一种暧昧的态度写刘姥姥的,一方面一个外来因素给沉静的大观园投了一块激起涟漪的石头。从老太太对刘姥姥的喜欢,到众人都逗得前俯后仰,都可以看得初刘姥姥带来的生机。但同时作者又不太喜欢刘姥姥的做派,所以让她在游大观园时出尽了洋相,如把宝玉的房间弄得脏臭不堪。
写作的方法
人物是因为什么而立得住脚,说到底是内在的价值观,所以只描写表面的东西是立不住的。这在《四世同堂》也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人有每个人对日本兵的态度。而这些价值观层面的东西,从不是从直接去写让读者知道的,而是从他的语言、行为、表情等等,这就是《红楼梦》的厉害之处。如宝钗看起来随和,但从她的冷香丸便可以看出她在外界环境要求之高。
对素材的充分利用。姥姥进大观园这个事件到她要离开其实已经可以结束了,但又写大家给她送东西,还在利用这个事件。
不重复+穿插事件。大家给姥姥送东西,王熙凤屋里送,老太太那边也送,其实会有重复。作者呢,在两个事件之间穿插给老太太和巧姐儿看病的小插曲,制造一个顿挫感,让剧情不那么无聊。然后平儿和鸳鸯送礼时的行为也稍加不同,比如鸳鸯会逗逗姥姥,以此区别开来。
还有在赏菊花、吃螃蟹那一章,通过王熙凤和李纨,把主人席和丫鬟席自然的连起来。
学为人处世的道理
这一点,我很佩服宝钗。从帮湘云置办螃蟹宴的时候,就深深为她折服。宝钗先指出史湘云想法的不成熟、决定的果断,再给她指出明确可以执行的建议,为她提供她可能需要的帮助,最后还不忘了给她宽慰:我给你帮助是把你当自己人,你如果往心里去就是跟我生疏了。为人多周到。
在给姥姥送礼时,平儿、鸳鸯那一番话也是很厉害,可以做教科书用了。老师管那叫“德色”,即给人帮助时,不是一脸我很牛逼,我帮了你多少的神气,而是尽量让别帮助者没有那么多的心理负担。不要做出力不讨好的事。
事实也证明,世事多变,你不经意给人的帮助,真的会救了日后的自己。王熙凤那时肯定不会想到日后会有报答这一说,就连姥姥当时也直言无以为报,只能回去给烧烧香,求菩萨庇佑。谁料到后来还真是那么一个为人所白眼的刘姥姥救了巧姐。
家事很重要,宝钗胜在学识,黛玉赢在才情。以此,一个女孩子不能只读书、靠天赋,也要多见识,在当今这个时代更为重要。
以上,都是我自读所关注不到的,自己读时真的只是在读故事了。
《四世同堂》
做了六七页笔记吧,摘抄一些吧。
南京陷落,一个教书先生的心境
《语文导读法探索》
这本书真是绝了,读几十遍都不为过,以前真的看浅钱梦龙老师了。
其实,每一个可以被流传下来的定论或原理都有研究它的意义,我是不是也是这样读浅了杜威,读浅了陶行知呢?只是以书上几十字的的理论概括就定义这些人了呢。
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是看孩子们有没有发展,通过对比、追问教学,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满足于学生能说出“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就够了,用了比喻就一定好吗?!跟着钱梦龙老师教大的孩子很幸福,他们学会了学习,而不仅仅是知识。
十一月读书计划(具体到每天看什么,每本书读之前写目标和做笔记方法)
一、婷婷系列上半部分(按顺序):
1、张宏杰《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全套(图书馆四楼借or阅览室一看)
2、李笑来《把时间当朋友》(被借走了or阅览室二看)
3、李笑来《财富自由之路》(自己买)
4、三法《七美大法》、《气场大法》《省钱大法》
二、专业书
5、诗歌类书一本《汉字的魔方》(四楼or阅览室一)或者东部的音律书
6、《语文教育大系》15篇
7、《语文导读法探究》
8、《作文教学教什么》
三、文学类
9、《草房子》+曹文轩的朗读者那期节目
10、《四世同堂》二
11、《杜甫》二十首,背5首
十三本!也不知道自己搞不搞的完,已经过去四天了,大概要两天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