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十年,依然分不清东南西北

“你俩往东走一路口再往南拐就完事儿了!”热情的京城老伯伯踩着老单车疾驰而去,留下不知所云的问路的南方小伙。

“我们在四川打麻将都不带东南西北的”小伙一边说一边掏出手机,“还是导航靠谱!”

海贼王中的路痴索隆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南方人,对于北方指路法感到深深地无奈。从小到大指路都喊前后左右,难不成这些北方人出门都自带指南针?

南北差异的原因

北方人指路的时候习惯用“东南西北”,这还要从古代说起。

中国古代以面向南为尊位,帝王之位面向南,故称帝位为“南面”,因此为君叫做“南面为王”,“南面称孤”。这样的文化意义使得很多宫殿和寺庙都是坐北朝南而建的。

古代王朝的都城建设,对于格局和布置的要求成为了一种礼仪制度,这作为一种古代统治者宣扬统治力加强王权形象的重要方法。

历朝历代的都城路网几乎都是四四方方的格局,而且会有一条中轴线,整个城市严格按照中轴线堆成布局,这也是为了体现出儒家思想“中正平和”的理念。

而中国上下五千年,历朝历代的首都几乎都定在了平原地形多的北方,比如河南的开封洛阳、陕西的“长安城”西安等。

唐代洛阳与北宋开封

这些古老的都城 ,符合中国天圆地方的思想,道路尽管南北纵横交错但方向明确,这种四四方方的路很容易以“东南西北”识别。

而造成指路习惯差异的根本原因就是地形和水文对中国南北城市设计的巨大影响。

中国地形图

南方丘陵起伏,河区纵横,城市街巷布局离不开山和水,因此街巷通常依水而建,顺山展开。水乡街坊循山水弯曲倾斜,那里不容易修直通南北的道路,故南方人的方向观念相对较弱,指路时一般说左拐、右拐,而不言南北。

四川人指路可能更为直接,在四川话百科中:有一种指路叫“抵拢倒拐”

四川话百科

再比如拥有3D路形的山城重庆,最为著名的特点之一就是高达十几层的立交桥,这种立体化的构造,拐俩弯人都晕了。指路要加“上”和“下”,东南西北完全在这座城市失去了作用。(《重庆,一座让GPS崩溃的城市》)

3D路形的山城重庆

而北方平原地区众多,河流大都没有航运价值,多洪水灾害。近河的城市往往与河流“近而不挨”,避水而建。北京、西安、济南、郑州等城市都与河保持一定距离。

过去北方城市街道通行马车,宽直舒展,多数街坊成棋盘格状。因此,北方人指路常说向东,向西,向南拐,向北拐。

北方平原地形上整齐划一的街道格局将方向感深深嵌入了北方人心中。北京老两口晚上躺床上睡觉都是说,你往西边挪挪。

北方地势平坦

同时,较于南方人用相对方位词,北方人喜欢用绝对方位词。由于北方平原多,北方人一直生活在大平原上,地域宽广,视野开阔,白天都能看到日出日落,晚上能看见高悬在天空的北斗星,不管白天黑夜,按东西南北辨方向非常方便。这样的地理环境利于使用日月星辰作为参照物。

在“从空间认知分析南北方人方向感的研究”中也发现,南方大学生更多地采用相对参考框架(前后左右),北方大学生更多地采用绝对参考框架(东南西北)。

当然,有时候尽管“东南西北”和“前后左右”都加上也没用,毕竟世间上有多少种指路方法就有多少个路痴,高配的指路还得带上“标志性建筑物”和满电带语音导航的手机。

男人更习惯说“东西南北”?

我们常常会用“出门找不着北”来形容没有方向感的人。

根据调查,大约50%的女人承认自己方向感较差或完全没有方向感,但85%的男人对自己的空间识别能力感到满意。

男人真的比女人更有方向感吗?来自挪威科技大学的卡尔·彼斯卡博士对男性和女性的方向感问题进行了研究。

第一项研究共有36人参与,男女各18人。他们需要佩戴3D眼镜,使用操纵杆在一个巨大的虚拟迷宫中找到路。36位研究对象每个人有45项导航任务,每项任务只有30秒的时间完成。

蓝色线为女性的图像,红色为男性的图像 | daily mail

与此同时,研究人员会跟踪记录这些人的大脑运转图像,最终男性比女性多完成了50%的任务。

研究者随后进行了第二项研究,针对42名女性进行对比试验,惊喜地发现,在女性志愿者舌头上滴了睾丸素后,她们的方向感得到了提升。

睾丸酮会参与大脑右半球的发育,而右半球对应着人类的空间逻辑。因此,尽管男人的视觉记忆力比女人稍差,但他们拥有一种更好的感觉,可以用于空间识别。

卡尔·彼斯卡博士认为,男人和女人的导航策略不同。男性在找路时,很大程度上使用基本方位,比如东南西北。

比如男性想去天安门广场,那么他们一般都会朝着目的地大致的方向走;相反,女性习惯顺着一条路线走,到了一个地方再转弯到另一个地方。

使用基本方位能让人更快到达目的地,因为它不依赖起点的位置。

古时,男性是狩猎者,女性是采集者。我们的大脑进化方式很有可能不同。在上述的研究中,男性更多会用到海马体,而女性很大程度上会使用额叶区。

一些相关的研究表明,女性要比男性更善于找到附近的东西。简单来说就是女性能更快地找到房子里的东西,而男性在找房子在哪的时候更快。

中外对“东南西北”的认识差异

人类学、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发现,讲不同语言的人对空间关系有不同的理解。

不同的语言也会有不同的方位词使用习惯,因为不同语言有“绝对参照”(如以太阳或月亮为准的东南西北)和“相对参照"(如以人体为准的前后左右)。

荷兰语主要用相对参照,而澳大利亚土语中则习惯用绝对参照,如荷兰人不会警告你说:“小心,你的前边有条蛇!”而可能说:“小心,你北边有条蛇!”

“东西南北”在中国源于甲骨文,这四个方位词在汉语中已经慢慢泛化为非方位词义,成了人们寄托或发泄情感的一种手段。

汉民族的传统方位观念中,东南西北除了表示空间外,还与尊卑、阴阳等有关,并认为东方(日出)为尊、西方(日落)为卑、面南(朝阳)为尊、面北(背阳)为卑。

人们常常认为方位词“西”是太阳沉落的地方,黑暗、寒冷,意味着死亡、恐怖和不祥。中外对“西”某些习惯说法里都可以用来比喻死后的世界。

独特的环海地理位置和近代发达的海上运输业造就了现在的英国,这样的自然环境,英语中就需要方位的精准表达。

泰晤士河旁的航海罗盘

英语方位词以自然地理空间为主,客观性较强。而在一个大陆自然经济国家中发展起来的汉语则截然相反,以人文空间方位为主导, 主观性较强,表征模糊,人文引申意很强。

在中国,“东西南北”是语言中普遍而又重要的语言表征,如按中国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相对,宾东向,主西向,宴席的四方座位,东向为尊,南向次之,北向再次之,西向侍坐。

在鸿门宴上,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范增)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英语国家与中国一样, 在家庭宴请时都注重空间位置的安排, 只不过有很大区别:

第一,英语国家餐桌座位以右为上, 左为下;中国则以面向南或面向门为上,以面北或背门为下。

第二,中国人认为最尊贵的座位是最显著的位置,英语国家则认为是离主人最近的座位是最显著的位置。

不管你说东西南北,还是说前后左右。最后我们还是打开了手机地图。

参考文献:

[1]  胡兆亮.《图说中国文化地理》

[2]  徐循初.《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

[3]  张澈杨,陈石. 城市道路名称体系构建[J]. 规划师,2014,(06):123-127.

[4]  张弢. “祈神避祸、藏风聚气”——浅析中国古代都城规划设计的路网功能区域布局手法[J]. 智能城市,2016,(09):215.

[5]  蒋冰清,彭芬辉. 汉语方位词东南西北的文化意义解读[J]. 湖南社会科学,2008,(03):193-196.

[6]  宋志勤,赵艳娜. 文化模因视角下汉英方位词之比较研究[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6):45-49+54.

[7]  刘国辉. 英汉方位词“东西南北”的应用模式及其文化认知取向对比研究[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124-128.

[8]邱玉华. 从空间认知分析南北方人方向感——以四川人为例[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9, 11(5):175-176.

[9]  Sorryladies! Men really DO have a better sense of direction:Males use a different part of their brain to navigate and giving testosteroneto women boosts their ability. Dailymail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试试
    我的心里只有学习阅读 158评论 0 0
  • 这一刻我感觉谁都与我无关 没有人 真的孤独
    雾沉阅读 228评论 0 0
  • 最近的天气变化无常,连广州上周居然都下了雪。我一个生活在北方二十多年的人,第一次来到南方生活,本意是想享受温暖的冬...
    五空阅读 240评论 0 0
  • 一直想提笔写点什么,给那段负重前行的时光。也没有想过什么时间才合适,也没有个特殊的机缘让我非下笔不可。也不是没有时...
    刀222阅读 43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