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是什么?
维基百科说,谣言亦称流言、蜚言、谰言,非真非假是谣言。
一般的看法,会认为谣言是一种据称是真实但缺少证据的信息,不过,根据学者Peterson和Gist的看法,谣言也可能是针对公众所关心的事物,所提出的一种未经证实的解释或理由。谣言牵涉到的是未经可靠来源证实的讯息,但可以更精确的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口耳相传,但缺乏可靠证据支持的陈述或信念。
为何会讲到谣言?
这几天,女儿所在班级经历了一次谣言之辩。
一位男同学生病了,关于他是不是患上甲流的问题引起了一些争端。
男孩上周就病了,周六在空间发了条消息“该死,到现在还在发烧!”,周二晚上再次发消息,“这回真的中奖了”,女儿告诉我,那位同学可能得了甲流。周二晚上,家长群看到一位关心学生的老师在群里发信息说,这位同学确诊甲流,必须隔离,不能上学,怕传染性蔓延全班。并告诉家长不用担心缺课的问题,老师们会给他讲,请学生在家休息。
学生妈妈说,白天查了血,医生说可以上。打算第二天把报告带到学校给校医看,如果校医不让上就接孩子回家。
第二天,也就是周三,这位同学没有上学,但周四戴着口罩去了学校,仍然在发烧。周四上午,女儿找老师说事的时候遇到这位同学,女儿问他:“甲流?”
男孩儿没有说话,而是冲着女儿点了点头——真的要表扬一下这位同学,确认自己生病后,尽管仍然上学,却保证了基本的防护措施,戴上了口罩。
女儿从入学第一学期起就是回家午餐和午休,当天午餐的时候告诉我这个消息,的确有些心惊,果断给女儿请了半天事假,请假原因是,“班上有学生得了甲流还坚持上学,担心传染,请假半天。”
周五,女儿上学,班主任给全班学生说,该同学不是甲流,让学生不要到处传;下午的班会再次重申这一问题,而且解释到,因为学生请病假,走到哪里都被校领导问到相关问题,最后被校医问到的时候脾气不好,冲校医发了脾气。女儿这才知道,周四中午,校医曾到过班上,请班主任通知这位生病同学的父母接他回家休息。
女儿说,就是这学期,有个班很多学生都染上了甲流,全班隔离,上课的地方都换了,单独上课,10月28的运动会也没能参加。
听到班主任告诫学生不要乱传的时候,女儿升起疑惑:**不是自己都说是甲流吗?昨天走道上碰见,问他是不是得了甲流,他还冲自己点头确认。难道,还不可以相信当事人的说法吗?当事人自己说的都是谣言吗?另外,即使不是甲流,他在发烧,发烧本身就有传染性,而且是空气传播,就可能影响其他同学,传染给更多的人。所以,他在生病,具有传染性就是事实,不是谣言。再有,**的精神状态明显不好,生病的时候难道不是应该在家里休息让病快一点好吗?精神状态都不好的情况下坚持上学,能听得进课吗?能学到多少呢?这样的学习有意义有价值吗?
女儿还说,班主任说我们所在城市学校甲流防御流程是:医院确诊甲流,汇报到疫控中心,疫控中心通知学校,学校通知班主任,班主任再让学生停课回家休息。因为班主任没有收到学校通知,所以没有让这位生病的同学回家。当然,也没有隔离。
在我看来,这件事要分两个方面来谈。
首先说说谣传。
这件事到底是不是谣传呢?
作为非当事学生和学生家长,我们没有看到医生的诊断书和校医的证明。但如果患病同学自己都说了是甲流,那么,学生和学生家长应不应该相信呢?又是不是谣言呢?
再说学校工作流程。
我查看到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印发的《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试行)》,其中防控措施第一大条中有三条相关规定:
4.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
普及甲型H1N1流感预防知识,让每一个学生和教职员工都知晓甲型H1N1预防知识,包括勤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要以清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用过的纸巾要扔入垃圾箱;不随地吐痰;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睡眠;锻炼身体;自觉监测自我健康状况,有病及时就医,不带病上课等。倡导师生保持健康行为,提高广大学生、教职员工对流感防治的正确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7.坚持晨检制度。
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应每日开展晨检,特别是新学期开学或长假返校后一周内应强化晨检工作。高等学校要通过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干部、寝室长等多渠道及时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要求其暂停上学,并及时就医。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症状消失24小时后,且晨检无异常即可正常上学,无需出具医疗机构相关证明。
8.做好学生日常缺勤登记,及时了解缺勤原因。
一旦发现因急性呼吸道感染所致缺勤异常增多的现象,应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第二大条之学校应采取以下防控措施:
4. 居家和在校休息治疗患者症状消失后24小时,且晨检无异常即可正常上课,无须出具医疗机构相关证明。住院的患者应持有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出院证据方可上课。
5.与病例有过密切接触的学生和教职员工等可正常上课、上班,但学校应要求其进行健康状况的自我观察。观察期限自最后一次接触病例后5天,一旦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报告。学校应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没有查到学校所在区的相关规定,但按法律常识讲,下位法不能僭越上位法,无论是学校还是区教育局还是市教育局,相关规定都不可能和教育部的规定相冲突。
所以,按教育部的规定对此事进行判断,“有病及时就医,不带病上课。一旦发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要求其暂停上学,。”都是需要做的,也就是,发现班上有人发烧,老师应当立即隔离,并请父母接孩子回家休息。并向学校报告。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症状消失24小时后,且晨检无异常即可正常上学
还在卫生部网站看到,卫生部曾邀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控制与应急反应办公室主任冯子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副院长沈颖等专家召开过流感防控访谈会,其中几条和校园流感相关。
记者提问:学校的监测是怎么进行?现在我国对学校的防控会不会出台新的政策或新的做法?
冯子健:新的政策未来还是要由卫生部和教育部共同发布……关于学校暴发的预防技术,有几点我想强调:一是,如果出现流感样疾病,或者是急性发热感染症状,就要在家休息,不要再来上学,要休息几天,好了再来,做到这一点,对预防学校传播和暴发有很好的效果,一定要给学校、给家长说清楚。
沈颖:这点特别重要,因为有很多家长怕孩子落课,都来医院开证明,着急让孩子上课。
冯子健:我个人认为,在不需要药物控制的情况下,发热、咳嗽、打喷嚏、咽痛的症状消失以后24小时,可以作为学生复课的标准。一是为了这是便于掌握,有关部门还是作了时间规定,好像是7天。另外,在上学期间,如果学生出现了发热呼吸道病状,老师要赶快把孩子带出教室,把他尽快送回家。就预防来讲,学校里可以做点工作,如果认为让学生自觉报告自己不舒服、家长自觉把发病的孩子留在家里做不到,学校采取用作做晨检的做法也是可以的。
老师按流程(如果确有)走,接到通知再操作当然是一种规范性的工作方式,但面对紧急情况,是不是也可以适当灵活处理呢?
按流程,这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安稳模式,最有利于教师的自我保护,但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是学生的生命和成长,基本常识不缺乏的情况下,请发烧的学生回家或者隔离休息,也是应有之举。更何况,这有影响所有老师和学生的可能性,为自己、为所有任课老师、为所有学生负责,请处于生病发烧状态的学生回家休息,都是教师应当做到的基本的防范措施。
当然,老师让学生不要随便乱说未经证实的信息自是应该,但患病学生自己都认可的,又是不是乱说呢?这是值得思考的。
真正爱护学生,不是让学生带病上学,而是关注学生状况,发现孩子患病让孩子获得休息的可能,这既是对患病学生负责,更是对全体学生负责,还是对自己负责。
有一本书叫《谣言:世界最古老的传媒》
关于谣言的定义:谣言的英文是Rumor,这个词在英语里的贬义并不如汉语那么强烈,或者更应该对应“流言”,指没有可靠事实基础,却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传播的言论。但是,没有可靠事实基础不代表没有事实基础,更不是谎言。
破除谣言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可信程度高的途径迅速地公布真相,在学校里面,学生是否患病、是否应当隔离,校医是最有发言权的人,因为校医具有这方面的专业度。
追求真相是人类的天性,谣言从某种意义上来理解,是对真相的一种渴望,也是对权威的质疑和不信任,是官方声音之外的另一种声音——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如果只允许一种声音存在,那么唯一存在的哪个声音就是谎言。
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权威消息,凡是不允许对比分辩的消息,都是出于需要定向传播,而任何不允许质疑的声音不允许对比的消息,都值得人们高度警惕。
马克思说: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