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阳金丹《术语篇》
意识,本是道家术语,是意与识的合称。
现在时代,这个名词已被各界所接受且引用。心理学做得比较霸道,直接把这个词变成了它自己的学术术语。
心理学对意识的理解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意识,指所有的现实心理现象,即个人的经验,分为知、情、意三部分。
狭义意识,指人们对外界与自身的观察。
这两者,都把意识过度概念化了,也让这一术语脱离了群众。
对意识一词的推广与虚化者,最初的力量,是佛家。
有汉之初,佛经的翻译,对意识的理解,一开始是借用道家术语的。佛家把“意识”,赋予给了“虚体”,与实体相对。因为,道家的“虚无”,就在“意土”与“识神”之中。
道家的意土与识神,合称意识。
这二者,指一个物事:头脑。
注意,不管意土,还是识神,还是头脑,都是象!!!
这些象,是为了表达丹道玄理特别设定的指代。不要看到“头脑”,就往脑袋上去想。
意土,之所以称土,因为其散乱。
意土,之所以称意,因为是心之音。
心之音,毕竟不是心,而是类似的东西。但可以引发心潮。心潮澎湃,就是人之气满之时。斯时采集最佳。
识神,之所以称神,因为其不神之特征。
不神,与神对应。
《阴符经》曰:
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
这两句,说的就二者关系。
神,凝聚之力。
不神,散乱之力。
散乱之力,与土之散乱之象同理。
识神,之所以称识,因为是虚幻之认知。
虚化之认知,散乱不真,与散土无异,难与金石之坚比肩。
意土与识神,曰意识,都指散乱不真之象。
把散乱不真之气,渐渐聚拢起来,称“聚”与“凝”。
聚者,三花聚顶之聚。
三花既聚,就要五气朝元之象了。
五者,土也。
土之气,凝聚之后,会在顶门爆发,这时候,元神出现。故曰“五气朝元”。元者,元神。
凝者,凝神也。
凝聚不神之神,称为凝神。
凝神入气穴,冲开玄关,谓之修炼。
薛道光《还丹复命篇》曰:
昔日遇师传口诀,只教凝神入气穴。
以精化气气化神,炼作黄芽与白雪。
清阳和曰:
世人不认真口诀,清阳重重说丹穴。
意婆传心心传神,姹女婴儿抟飞雪。
清阳于202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