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单向度的人》,首先要明确“向度”,“向度”在英文中就是“dimension”,也可以翻译成“方面”或“维度”。什么是单向度的人呢?说白了,就是那种对社会没有批判精神,一味认同于现实的人。这样的人不会去追求更高的生活,甚至没有能力去想像更好的生活。关于“单向度”,也有译为“单面”或“一维”,鉴于“单面”虽通俗易懂,但难以体现包含的“趋势”之意,“一维”虽准确严谨,但过于抽象不易理解,故本书译者取“单向度”的译法,也是大多数译本选择的译法。马尔库塞说,“发达工业社会的人们是受到抬举的奴隶,但还是奴隶”。因为是否是奴隶是由“人是否作为一种单纯的工具,人是否沦为物的状况”来决定的。现代人就是真正的奴隶,只是跟以前所说的奴隶有着质的区别,不是肉体上的,而是心灵上的奴隶,而且是枷锁很重的奴隶。现代人仍然是奴隶?我想,现代人很少会有人承认自己就是奴隶,或许也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马尔库塞提出来了,深深地震撼了我,带着这种震惊拜读了这本著作,不是很懂,或许是太久已习惯了单向度思考,这里仅谈一下自己有略有感触的几点。
一、真实的需求与虚假的需求
马尔库塞在《新的控制形式》一章中,提出了真实的需求和虚假的需求。在他看来“虚假的需求是指那些在个人的压抑中有特殊的社会利益强加给个人的需求,这些需求使艰辛,侵略,不幸和不公平长期存在下去,这种需求具有一种社会的内容和功能,这些内容和功能是有个人控制不了的外部力量决定的。”而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工业社会中,“它有效地窒息了那些要求解放的需求”。需求,也可以说是动力,一直可以说是人类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回顾历史发展进程,也正是由于各种需求,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宗教,政治,艺术,教育,等等,才得以产生,这种需求,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整个人类的,合理的,真实的需求,也就是社会的需求,那么个人的需求呢?在工业社会,我们学习,工作,竞争,追求,有抱怨,有不满,但没有去改变什么,而是一味的按照现在社会的氛围去发展自己,不断提高自己在社会中的“竞争力”,而很多人这一竞争力提高的方向归根到底是为了有更好的物质生活,生前有更多的荣誉,但是有多少人真的能名垂千史呢?而这些就真得是我们自己所想要的吗?是建立在我们自己真实的需求之上的吗?不可否认,这是一些人真正的需求,那么是全部人的吗?显然不是。什么是真实的需求?这不可能有,也不应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正如马尔库塞所说,需求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只能由个人自己判定。回想我们不长的经历,上什么学校,选什么专业,其实很大一部分都是父母帮我们决定的,那我们凭什么去过自己想要过的生活呢?而这毕竟还是好的,至少我们是意识到了的,我们也会有反抗,至于一些需求,追求得久了,我们慢慢也就习惯了,真得就以为是我们自己真正的需求,而这才是最可怕的,我们所得到的也就只是一种“压制性的满足”。这也正是现代工业社会的隐蔽之处,不是以暴力,而是以政治,经济,文化,意识等看不见的东西无形中悄悄地支配着我们,难怪马尔库塞会说现代的我们“是心灵上的奴隶,而且是枷锁很重的奴隶”。
二、极权主义社会
马尔库塞将工业社会称为“极权主义社会”,从政治、生活、文化和思想四个领域入手,指出该社会实现了“政治对立面的一体化,因而消除了危害社会继续存在的政治派别,使人的生活方式同化起来(如工人和老板享受同样的电视节目),高层文化被拉下来与现实同一水准,标志着单向度思考方式的实证主义、分析哲学更是在思想领域中流行兴盛。并认为形成的原因是技术的进步,表现如下:使发达工业社会对人的控制可以通过电视、电台、电影、收音机等传播媒介而无孔不入地侵入人们的私人空间;使发达工业社会可以在富裕的生活水平上,让人们满足于眼前的物质需要而付出不再追求自由、不再想象另一种生活方式的代价;使发达工业社会握有杀伤力更大的武器:火箭、轰炸机、原子弹、氢等。
撇开马尔库塞认为极权主义社会形成的原因不论,极权主义的现实却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政治,生活,文化,思想都只剩了一个向度,仅以文化为例。文学委身于商业,艺术与金钱联姻,音乐失去了精魂。在文学、艺术、音乐的篇章中,我们只看到孔方兄狡诈的面孔,而再也见不到震撼人心的文化英雄。 文学本该是一个时代良心,在现在,却日益成为现实的辩护者,失去了本真的东西。我们需要有文化脊梁的文学家。
电视传媒被称为继立法,行政,司法之后的第四权力,特别是现在很火的微博文化,更是受到人们热捧。在微博上,确实人们可以更多的表达自己的看法观点,也可以了解更多的不同的观点,那人们真的就是有了言论的自由了吗?处处可见的犀利的批判,甚至是谩骂,貌似处处充斥着不同的声音,可这真是人们自我的表达,真就代表人们不再是“单向度”了吗?我看未必吧!“单向度”,是要求人们有否定性思维,不能仅仅只是肯定性思维,但一味地批判,甚至是毫无思考,人云亦云的批判,绝不是“多向度”思维,我们要批判,甚至说,批判就是,我们思维所固有的,但是,一切的批判,需是客观的,合理的,我们自己真正的思考而来,绝不能是权威,是从众,是盲目,这才应是“多向度”的真正内涵,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自我,自由的境界。
三、历史替代品
人们总是偏爱现在,讨厌过去和未来。马尔库塞告诉我们,我们的“现在” 有它的历史替代品。制度也并非一成不变,它也随着历史长河的奔息而不断演进。站立在哲学的殿堂俯视,制度则是一种束缚我们思想、生活、文化的缰绳。它的死板规定使人们被套在其中而不知改进。我们以为我们利用它点石成金了,殊不知,我们却被它利用了。更重要的是,我们看不到更好的制度的影子。 穷则变,变则通,我们决不能认为有某种制度是永恒的,它必定会有它的“历史替代品”。
真正的哲学家总是不被人们所喜的,因为批评是哲学的本性,然而,不仅是哲学家,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有批判性思维,绝不能仅仅是失去批判性思维的只有肯定性思维的“单向度的人”,我们的批判,不是为了批判而批判,更不是为了所谓的利益而攻击,我们追求“多向度”,批判思维,只是为了成为一个真正自由的人,一个真正的人。而我们追求批判性思维,也不过就是在寻找我们生命中遗失的东西而已,不管它是如何不见的。
马尔库塞的判断是,人生是值得生活的,而毋宁说是能够和应该使之成为值得生活的。这一判断构成一切思想努力的基础。他让我们每个人都去努力地去生活,努力地做一个多向度的人,而不是“单向度”的人。惟有如此,我们才能趋于更加合理的生活以及世界。
时代在敲打着我们的心扉并告诉我们:历史的长河总在奔流不息。我们每个人都是先前历史的发展产物,是历史塑造了现在以及现在的我们。王小波曾经说:人生最大的不幸在于自己的无能。他的话的反意即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地向往美好的生活,而且要为之奋斗到底。但是,我们不要做生活的奴仆,历史的奴隶。当“顺从”积压在我们的肩膀之时,我们是生活的矮子,人也活得毫无尊严。更确切的说,我们每个人需要斩钉截铁地敢于说不——是对我们生活的现状以及整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