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13詹晶明聊爸
前几天有位年轻的妈妈急的不行,说孩子最近不知怎么了,不爱吃东西,各种哄都不行。
我问她,孩子精神如何?常常能见到他开心、满意的笑容吗?
那妈妈答道:“那还是经常有的,问题是他不吃东西呀!那怎么办?我婆婆总是催我带孩子去看医生,还让我给孩子吃消食片之类的东西。但我想孩子也没有什么病呀,去医院干什么呢?可是我又没有办法让孩子吃东西……,急死我了!”
“恩,恩,不急不急。孩子只要精神状态很好,常常有满意开心的笑容,基本就是没有生病,对于一个出生不满一周的孩子来说,尤其像你家孩子才六、七个月大,偶然出现几天拒绝食物,厌食的情况,是正常的。
你告诉婆婆不要太担忧了,只要在孩子的食物中增加一些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比如糙米、小米、白菜、鸡蛋、大豆,麸皮,燕麦等,尤其是牛奶,芹菜,很快就能让孩子的食欲得到改善。”
婴儿是需要充足的维生素B1来增加食欲和促进其发育的
——谢谢聊爸,我知道了,马上就去做给宝宝吃。但还有一件事情,是我很希望得到你的支持的,用你丰富的育儿经验和知识告诉我们及我们的长辈,面对孩子如何做到不要太紧张?自从我有了宝宝之后,越来越多地发现,我与长辈的冲突是越来越多了。甚至非常确定地感受到——
宝宝其实还好照顾
大人实在太难安抚
老人家动不动就担心孩子生病了,只要担心生病了,第一件事情,也是最强烈的建议,就是不停地说——
快带孩子去医院吧!
我也觉得这个话题非常的重要!其实不仅仅是家中的老人容易这样,很多年轻的妈妈、爸爸也容易这样,从而导致生活在这样家庭中的宝宝,总是处于过度医疗的状态中——小小年纪已经是吃了很多药,打了很多针了,真的好艰难。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是这样解释的——
我们生活在自己建立的爱的模式里,被经验的恐惧控制着,于是通过不断控制孩子或他人的行为,来满足自我期待——风平浪静的需求,以降低我们内心的恐惧和担心。
在这样的关爱模式里,我们往往最关注的是自我内心的恐惧,而难以接受让孩子或他人的内在生命和力量成长,难以接受让他们在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和冲突中成长。
有一件特别明显的情况,是很能突出这种关爱模式特性的。
孩子体热发烧
这个身体的体征,可以让我们看到孩子的精神低迷,难受,而这份难受将非常完整,甚至夸大地传递给我们的“关爱模式”——生病了,真的生病,要知道这么烧下来,孩子得多难受呀!我们大人都扛不住的,快去医院吧!
然而,事实上,出生六个月之后的婴儿是很容易发烧的了,因为从母体中带来的抵抗能力已经不能支撑孩子继续长大的需求了。
当有外来的病原入侵时,我们孩子的免疫系统就会被激活,与它们作战,表现出来的身体特征就是发烧。发热越高,说明人体的反抗能力越强,但并不意味着疾病越严重。
同时发热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发烧可以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减少对人体的破坏。大部分病原微生物最合适的生长温度就是37度,温度升高,病原繁殖能力会明显降低。
因此,但孩子出现发烧特征时,不要太着急地把体温减至正常!
——摘自《婴儿常见病》
常见的高热例子就是幼儿急疹,这个疾病多发于6-9个月的婴儿,体温一般都在39度以上,高烧三天。但孩子的精神一般很好,72小时体温的消退,颜面躯干出现红色皮疹,2-3天皮疹消失痊愈,几乎没有任何后遗症。
而三个月以下的婴幼儿由于免疫功能尚没有发育成熟,抵抗力不强,即使有严重的肺炎,也很少高热。这也算是一个提醒,不发烧,对于三个月大的小宝宝来说,我们更要多多关注哦!
好了,我们引用文献,了解完了关于孩子发烧的事实真相之后,在回过头来看看——是不是有很多家庭的爸爸妈妈,长辈们,面对孩子的发烧会很容易进入到自我的恐惧状态,而为了摆脱自我的恐惧,采取最多的办法就是——去医院看医生找药吃,甚至打点滴。
当看到宝宝吃了药,打了针,很快恢复了正常地体温,比起物理降温——冷敷热敷要快很多很多哦!于是就更加觉得送宝宝到医院是最正确的方案,最有爱的方案了,对吗?
有的长辈甚至还会理直气壮地说——
你看,到医院去就看一下,用个药,孩子就很快退烧了。要是再早点去,孩子不是就不要受这么多罪了吗?
这就是典型的——
通过不断控制孩子或他人的行为,来满足自我期待——风平浪静的需求,以降低我们内心的恐惧和担心。
殊不知,这样做,我们是在活生生地剥夺孩子自身生命和内在力量与周围环境冲突、适应的训练,在剥夺孩子身体自我免疫能力的培养和发育机会呀!这对孩子未来身体的健康是具有很大的伤害的呀!!!
从这个完整的案例中,我们可以清楚认识到:小孩好照顾,大人难安抚的真正原因是——难安抚的大人往往生活在自己【关爱模式】里,带着永恒的恐惧和担心与孩子相处,负面的情绪和期待借助各种外部的力量完全控制住了他们,以致于他们无法信赖自己的内心,更无法信赖他人的内心,无法接受一切超越【风平浪静】的冲突或者意外。
而孩子的生命成长过程,就是一个充满了与周围环境冲突,并伴随着各种意外发生的经历。而一旦我们这些大人们的“关爱模式”启动,孩子的自由生长就会得到遏制,遏制的理由更是“至高无上的以爱的名义”。
这个名义,在很大程度上还遏制着提倡培养孩子自我力量发育,训练孩子适应环境能力的家庭教育者(或爸爸,或妈妈,或长辈),使得正确的教育措施在推行的过程中,被冠以【无爱或冷漠】的批评。
爱的名义,有时是非常可怕的【爱的绑架】。亲爱的爸爸妈妈们,亲爱的爷爷奶奶祖辈们,为了我们孩子的未来,为了让我们的孩子能得到更多的强壮体能,坚定意志的培养,请走出我们自己的【关爱模式】吧,不要在被自我经验的恐惧所控制哦!
还有哪些事情,是比较容易导致我们进入关爱模式的——比如怕孩子冷了,多穿衣服;比如怕孩子饿了,多喂食;比如怕孩子哭了,多溺从;比如怕孩子闹了,多哄骗;比如怕孩子……等,太多了!我们要多多自省,时刻自省——
是我们自己在恐惧,还是在关注孩子的生命成长?
是我们自己在难受,还是在训练孩子的强壮体魄?
是我们自己在忧虑,还是在培养孩子的坚强意志?
从一点点开始,一件件开始,我们一定能走出“关爱模式”,走出自我的恐惧,让我们的孩子得到更美好,更健康的教育和成长!
【备案附录——孩子患感冒、发热后出现哪些症状应及时送医院呢?】
1.高烧39.5℃以上。
2.孩子已不能喝水,或出现惊厥。
3.孩子精神差,嗜睡或不易叫醒。
4.孩子呼吸时有喉喘鸣声。
5.感冒后孩子呼吸加快(2个月以下的小婴儿呼吸次数每分钟≥60次,2个月至1岁的儿童每分钟呼吸≥50次,1~4岁的儿童每分钟呼吸≥40次),可能引发了轻度肺炎。
6.孩子呼吸加快并出现上胸凹陷(指孩子吸气时胸壁下部凹陷,这是由于肺部组织弹力差,吸气费力所致;若孩子吸气时仅有肋间或锁骨上方软组织内陷,则不是胸凹陷)。有此特征说明孩子已经出现了较明显的呼吸困难,可能是重度肺炎。
——摘自《婴儿常见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