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德丽卡的故事还没完,她的姐姐斯蒂芬妮却在本书的后几章节死于平凡生活的意外——触碰到冰箱电源。
书页书评是这样介绍:1950年代的英国,一对出身于知识精英家庭的姐妹,步入了人生新阶段。姐姐斯蒂芬妮结婚后世界越来越狭小,充斥着丈夫的疲惫牢骚、婆婆刻薄刁难、劈天盖地的婴儿尿片,却容不下一册心爱的华兹华斯诗集。妹妹弗雷德丽卡世界越来越广阔,从巴黎到剑桥,从梵高到莎士比亚,穿越荣耀与羞辱,直抵未知之境……
明显,书评更有意引导赞赏弗雷德丽卡的人生选择和精力充沛、永不止步的精神状态,而为斯蒂芬妮感到惋惜。
在我读到婚后的斯蒂芬妮无聊、反锁的生活状态时,我同书评是一样看法,然而她死于意外,为身边人带来无限悲痛,回首她平淡的生活又觉得真实、温馨。对于丈夫丹尼尔来说,没有如果,无法超越悲痛。所以,他不停的走,漫无目的地走,将自己归于虚无,直至忘却自己,只想帮助可怜的人,反而成长成一个真正的牧师。
而斯蒂芬妮的母亲,耐心、温和却又处处委曲求全的谦让着脾气暴躁的比尔,她内心的强大、体贴,让我觉得温暖。比尔在上了年纪之后,反而成了老顽童,不再苛求孙子辈的汲汲于知识,而是配合于他们的兴趣。这一点倒是让儿子马库斯羡慕。
马库斯,曾经是父亲比尔“重点培养对象”,在人际交往、心理健康方面也出现了问题,后来由于朋友的无意善意引导,对这个世界不再那么抗拒,从兴趣点出发,一点点接纳自己,拥抱世界。
这个世界是温暖的世界,温暖不是世界给予的,而是积极参与、合理参与获得的、感受的。珍惜现在的生活,不要在意外来临时才想起如果。做个温和的斗士,生活没有最终的目的,结婚、生子、工作都不是目的。体验世界所赐,而不是用消极不安、烦恼填充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家庭的温暖,也温暖家人;在无奈的安排之中积极、沉稳处理;在冲刺之中,枕戈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