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执行力就是指一个人是否清楚地知道怎么一步一步做下去。
我们都格外擅长把没必要的事儿做到底......
我们总能在一些不必要的事情上表现非常强的执行力,是因为在执行力被培养出来之前,我们还不会问一个问题:什么更重要?
我们总是在小事上过于计较,而在大事上又显得格外宽容。比如网购选衣服和挑选专业和工作的时候。
这也许是个公开的秘密:我们的身体里有不止一个自我。
两千多年前,苏格拉底和斐德罗就讨论过这事儿,柏拉图做了记录,他们当时认为,人的灵魂有三重本质,还为此画了一个图,一个骑手,驾驭着一辆由一黑一白两匹带着翅膀的马拉着的战车。黑色的马代表欲望灵魂,白色的马代表意志灵魂,而那个骑手,代表理性灵魂,他要驾驭着这两匹神驹勇往直前......
在心理不发达的早期,弗洛伊德把这个类比改头换面,说完整的人格由三大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本我、自我和超我......
到了近代,脑科学把我们人类的大脑分为三层,最里面一层在爬行动物时代就发展好了,我们把它叫做“鳄鱼大脑”,它用来指导我们的身体完成各种应激反应,就好像鳄鱼那样。鳄鱼只有这一层大脑,它们没有情绪,没有理智,只有5种应激反应,都可以用F开头的单词描述,就在地球上生存了这么多年:
1、如果入侵者是同类同性,且并不比自己强壮,那么Fight!
2、如果入侵者是同类同性,且并不比自己更强壮,那么,Flee!
3、如果入侵者不是同类,管它是同性还是异性,那么,Fuck!
4、如果入侵者不是同类,管它是同性还是异性,只要不比自己更强壮,那么,Feed!
5、如果以上皆不是,那么,Freeze......
而我们人类的第二层大脑,在哺乳动物时代就发展出来了,我们不妨把它称为“猴子大脑”。简单来讲,这一层大脑用来生成各种情绪,包括最基本的恐惧、兴奋等等,这样的情绪,实际上是对各种外部刺激的高级综合反应,感受到危险要产生恐惧,以便迅速逃离,见到猎物要足够兴奋,以便身体各个部分协调起来足够有效率......顺带说,你看,家里的宠物虽然没有理性,但有情绪,它们也会开心,也会难过,也会兴奋,也会害怕......
人类终于发展出了几乎独一无二的第三层大脑,学称为“前脑额叶”,不夸张地讲,一切的人类文明,都建立在前脑额叶之上或者之中。每个人都经历过很多次“突然之间大脑一片空白”,你知道那时候你的体内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大抵上是这样的:
我们的脑细胞活跃是需要大量能量的,比如氧分,比如血糖......
我们的心脏位置决定了大脑所需要的能量,最先输送到最内层的大脑,即,鳄鱼大脑,然后才能到猴子大脑,最后才能抵达人类大脑,即,前脑额叶区域......
当我们突然受到惊吓,或者突然情绪激动的时候,最内两层的脑细胞最先活跃起来,用掉了大量的能量,因此最外层处理理性的大脑区域完全没有能量供给,于是,只能“暂时休眠”......
所以,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去解释,所谓更为理性的人,其实只不过是前脑额叶区域相对更为发达。
等到我们的元认知能力开启之后就会发现,这些优秀的品质其实并非简单依附于我们的意念,而是可以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合理的方法培养起来的。我们总在说“性格决定命运”,但是什么决定性格呢?最终我们会发现:学识决定性格。
当我们知道了真正主导理性的大脑区域,我们就能有针对性地对此进行训练。就像我们了解了运动方法之后,就更容易变得健康一样,任何能力的训练都有配套的方法。
这个时代的好处是,学识相对容易获得,而且越来越容易获得。若是能读懂英文、再加上Google,那就简直没有边界。所以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们鼓励大家从增加学识开始努力。
这样来看,苏格拉底、斐德罗、柏拉图那帮人的直觉是很惊人地准确的。那个黑马,对应着“鳄鱼大脑”(直觉),那个白马多少有点不那么准确地对应着那个“猴子大脑”(情绪),而那个骑手(理智),则好像很清楚地对应着那个“人类大脑”(理智/元认知)
你可这样理解,最初的时候,我们的战车是这样的:
黑马很强大(直觉)
白马次之(情绪)
那骑手还只不过是个娃娃(理智/元认知)
注意,在我们的语境里,“元认知”与“理智”常常是可以互换的。
所以,我们的战车其实挺烂的,跑起来歪歪扭扭,弄不好总是在兜圈圈,马不听话,骑手呢?太小,啥都不太会.....可一旦如此理解,我们马上就反应过来我们真正的任务是什么了:
想尽一切办法改进战车的性能!
想办法让骑手尽快成长;
想办法让白马和黑马一样强大;
让他们三个配合得很好......
首先,要纠正一个普遍的错误认知。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甚至包括现在),人们常常把理智和情绪、直觉错误地对立起来,搞得好像:
理智最高级,我们只需要理智就足够了;
情绪一点儿用都没有,有也只能是害处;
直觉都是错的(尽管不得不承认多数人直觉非常厉害)
这其实非常荒谬,这就好像是骑手、白马、黑马本来明明是好好的一家人,现在非要离间他们一样---并且还要“科学”地、“有理有据”地让这一家子分崩离析。于是连带出现了一系列貌似合理却最终不仅不起作用还起反作用的各种理论与建议,比如,“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一定要战胜自己”......这种说法不仅是错的,还是有害的,更是违背事实的。他们相互之间根本不应该以干掉对方为目标,那应该以什么为目标啊?合理的目标是,他们三个之间和睦相处。
必须接受这个事实:黑马、白马、骑手,最终谁都干不掉谁。并且,你想想啊,黑马被干掉了、白马被干掉了,那骑手驾驭谁去啊?战车还能跑吗?
还有,不应该用先入为主的道德判断衡量他们。人们常常为黑马的想法和行为感到羞辱。但,这其实是不对的,在此是违背事实的,当然也一样是有害的。对于黑马,我们应该采取成年人对待小孩子的态度,耐心调教才对,而不是“哎呀,这小孩太烦人了,干脆杀掉他算了!”
这也是为什么有一句话会很流行:听过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今生。因为听过的道理永远是别人的,没有实践过,就不会融入到你的生活中。
这其实也间接反映了一个问题:
很多道理,讲一遍是没有用的。自我暗示最终会让你不由自主地为了证明它而采取对应的行动,就好比《盗梦空间》里描述的情景一样,一个简单的念头,最终可能会导致行为上巨大的差异。
再进一步,要明白,黑马有黑马的用处、白马有白马的用处。他们之间,不仅谁都不能消灭谁,并且恰恰相反,他们之间是相互需要的,离了谁都不行!也就是说,直觉有直觉的用处,情绪有情绪的用处,元认知有元认知的用处,他们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得好才厉害。以下的理解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深刻理解:
情绪是理智的快捷方式
直觉是情绪的快捷方式
直觉(黑马)的反应比情绪(白马)更快一些,情绪的反应比理智(骑手)更快一些,这是生理结构构成的,因为黑马离心脏最近,所以最先获得血液供给,最先获得各种养分,然后是白马,然后是骑手......
这也是为什么刚开始的时候,唤醒骑手(理智/元认知)都很难,让他成长更难的原因。
不过,随着骑手的成长,骑手会把自己已经习得的本领直接建立一个“快捷方式”固化到白马身上,这样明显处理起来更快么!你已经有过深刻体验的:
过去的你,误以为金钱最重要,而不知道注意力的宝贵,于是,你整天浪费自己的注意力而不自知,在那三个大坑里幸福地活着......对,那时候的你,看个热闹,随大流,操别人的心,并且,你还不知道自己在坑里,于是常常情绪不错,只是偶尔元认知在审视自己现状之时,有点难过而已......
后来你的元认知升级了,建立了新的价值观,知道了“注意力>时间>金钱”,你从那三个坑里出来了......你发现没有?你关掉了朋友圈,不再关心所谓的热点,不再乱好为人师,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到更合适的地方去,比如自己的成长,你的情绪开始反过来了(在另外一个镜像的世界里嘛!)
所以,事实上完全没有必要“控制”情绪,“消灭”情绪。最有效的“调教白马”的手段很简单呀,让骑手不断学习新的概念,打磨、更新旧的概念,不断锤炼更好的价值观,然后通过重复思考,反复应用,而后交(教)给白马,即,建立正确的情绪。最神奇的是,新知识、新技能白马用得多了,还能把新东西传递给黑马,而黑马的速度更快。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直觉”,这些都是靠训练得来的。
大家要知道,每一次举重若轻的背后,都有相对应的辛勤的努力。马尔科姆·拉德威尔写过一本名叫《决断两秒间》,讲的就是那些专业人士如何通过“直觉”来作出准确的判断。依靠训练做到熟能生巧就是“直觉”。每天花一些时间去打磨自己的技能,一年左右的时间就会收到显著的效果。
建立更重要、更有效的快捷方式(情绪与直觉),本质上就是把“学到的东西内化”的过程。所以,情绪与直觉也都是习得的。
美联航事件发生之后,群众都很愤怒,这也没错,感觉很正常;沃伦·巴菲特呢?不仅不愤怒,还挺高兴,因为直觉告诉他,机会来了,一个垄断企业的股票价格悬崖式下跌,还有更好的机会吗?于是,他理智地大幅度加仓......他当然也不是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所以,依然可以正常冷静地批评美联航,希望他们改进---如此这般,股份也可以回到正常水平。学吧,学吧,看看人家的白马和黑马,看看人家的骑手!
还有,你知道黑马、白马、骑手,最终也都不是完美的。人们总是幻想自己能够“改头换面”,“重新做人”,这还是错的,也是根本做不到的。从一开始,他们就不是完美的。在后面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三个跟现实中的所有东西一样,都是连滚带爬地成长的,时不时犯错,时不时还会搞出一些“无法弥补”的罪过......他们和我们一样,不是电脑,没有“格式化硬盘重新安装干净的操作系统”的功能......我们都一样,都只能将就着继续,都只能容忍着的结果执拗地向前。并且,这三个家伙是一家人,虽然大家都有缺点,但也都有优点,虽然有时候配合不佳,但最终,大家要相互容忍,相互促进,出错了一起承担后果,做好了再接再厉。
最后,要深刻理解“快捷方式”建立的过程,即,新习得的知识的内化,需要很长时间,需要很多很多重复,需要很多次的应用,直至能够“不假思索”地完成。
很多人对教育只有肤浅的理解,当然也不可能对自我教育有正确的理解。人们总是误以为告知就是教育,误以为知道就完成了自我教育,殊不知那是最肤浅的步骤。他们完全忽略了另外两个重大的环节:内化与生产。
前面反复提到两个词,“重复与应用”,重复,就是内化的过程,卖油翁所说的,“无它,手熟尔”,就是内化完成后的结果。今天有 很多人开车。从刚开始的笨拙到后来的熟练(开车这东西,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根本用不着“精通”)......在这过程中,所有的神奇力量--到最后,大脑已经把那方向盘、那刹车和那油门(现在特斯拉,就没有“油门”了,只 有“电门”)“内化”成了自己的“器官之一”----当你需要左转的时候,你完全是靠“条件反射”做完一切的,瞟一眼反光镜,脚踩刹车减速,方向盘以合适的速度左转合适的程度,转弯完成后略微松开方向盘让它自己“回轮”,在车头方向已经摆正的时候你又下意识地握紧方向盘,右脚从刹车早已恰当地松开,踩到油门(或者“电门”)上,逐渐加速......那方向盘就好像长在你的手上,那刹车、油门就好像长在你的脚上,完全是一体的。这就是内化完成的过程。
而生产,就是反复“应用”那些通过重复而完成了内化的新技能,通过产出反过来进一步强化那些新的技能。最明显的例子是写作,写作是反复思考,反复输出思考结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更多的逻辑能力被内化,更强的沟通能力被内化,更强的感染力、影响力被内化,并且,发生这一切的原因和结果是元认知能力的不断强化与内化。
自我教育失败的原因还是一样的,你不生产,你就实际上什么都没有,能识字,能看书,却什么都做不出来,有比这样更废物的吗?
我一向认为,想明白的人都有很强的执行力,执行力这个东西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只是“想明白”这个动作的自然结果。而一切的“半途而废”,最合理的科学解释也是最相互的解释:重复与应用的次数不够,内化过程没有完成,大脑皮层沟回构建失败,应该建立的神经元间的联结不够强乃至于断掉,回到了原本没有联结的状态......
执行力差的另外一个解释,也是更重要的解释,却已然是早就讲过的了---执行力强的和执行力差的,他们不是同一个物种,他们并不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他们是完全两个不同的物种,生活在各自截然相反的镜像世界里。你觉得累,并不见得说明所有的人都觉得累,有另外一个物种到健身房里跑步,大汗淋漓,然后精神焕发;你觉得无聊,不见得所有人都觉得无聊,有另外一个物种兴致盎然地干着你完全不能体会到快乐的事情;你觉得辛苦,不见得能证明所有人都辛苦,有另外一个物种不吃不喝也要做完,谁敢拦着她她就跟谁急!
想要提高执行力?进化成另外一个物种就可以了。那时候你就知道了,那根本就不是逐步提高的过程,而是从零到一瞬间满血的状态。
知道没用!
做到才有用!
幻想没用!
实现才有用!
而且幻想也需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