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Tiger读书会简介】
BitTiger读书会,以书会友。以报告方式,加强组织表达力;以讨论方式,激荡思考判断力,期能扩充知识领域,养成读书习惯。
每周一本好书,一年阅读50本书,集众智,挑好书,留精华内容,创优质社群。
BitTiger读书会,欢迎您的加入!
在上一期的活动中,林文丰和我们一起分享《投资最重要的事》这本书,学习了投资的策略和思维。在即将到来的第十九期中,我们将与Allie一起阅读《未来简史》这本书,领略作者对人类未来大胆的分析。
【分享书籍】
【书籍介绍】
进入21世纪后,曾经长期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瘟疫、饥荒和战争已经被攻克,智人面 临新的待办议题:永生不老、幸福快乐和成为具有“神性”的人类。在解决这些新问题的 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将颠覆我们很多当下认为无需佐证的“常识”,比如人文主义所推 崇的自由意志将面临严峻挑战,机器将会代替人类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更重要的,当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发展的日益成熟,人类将面临着 从进化到智人以来最大的一次改变,绝大部分人将沦为“无价值的群体”,只有少部分人能 进化成特质发生改变的 “神人”。 未来,人类将面临着三大问题:生物本身就是算法,生命是不断处理数据的过程;意识与智能的分离;拥有大数据积累的外部环境将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如何看待这三大 问题,以及如何采取应对措施,将直接影响着人类未来的发展。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全球瞩目的新锐历史学家,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以色利耶路撒 冷希伯来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国际畅销书《人类简史》。其新作《未来简史》,以宏大 视角审视人类未来的终极命运。
【嘉宾介绍】
Allie, 就职在硅谷高科技公司工作的Data Savvy Engineer, 愿结交跟我一样喜欢读书,旅行 ,思考的朋友们。
【电子书下载】
点击此处下载:
https://pan.baidu.com/wap/link?surl=1geCXADl&
【加入读书会】
获取BitTiger读书会系列读书分享信息,请添加微信ID: saraincs,备注“读书”加入BitTiger读书会活动群
【分享文稿】
书籍简介: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全球瞩目的新锐历史学家,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以色利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国际畅销书《人类简史》。其新作《未来简史》,以宏大视角审视人类未来的终极命运。
进入21世纪后,曾经长期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瘟疫、饥荒和战争已经被攻克,智人面临着新的待办议题:永生不老、幸福快乐和成为具有“神性”的人类。在解决这些新问题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将颠覆我们很多当下认为无需佐证的“常识”,比如人文主义所推崇的自由意志将面临严峻挑战,机器将会代替人类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更重要的,当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发展的日益成熟之时,人类将面临着从进化到智人以来最大的一次改变,绝大部分人将沦为“无价值的群体”,只有少部分人能进化成特质发生改变的 “神人”。
未来,人类将面临着三大问题:生物本身就是算法,生命是不断处理数据的过程;意识与智能的分离;拥有大数据积累的外部环境将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如何看待这三大问题,以及如何采取应对措施,将直接影响着人类未来的发展。
首先谈谈为何要选择这本书,虽然本书的作者的这本书没有他的《人类简史》评价高,甚至这本《未来简史》更具有争议, 我之所以有兴趣主要是
一,它的题目, 未来的简史,讨论人类过去的简史,还行得通,未来如何讨论,因为未来本来就难以预测, 作者如此胆大,我倒想看个究竟;二, 我本身就对人类的未来感兴趣,而且读这本书之前就带有好多问题,所以带着问题去读书,会比较好;
三, 在读这本书之前看过一些报道,听说作者关于人工智能对人类未来的影响有一定讨论,本身作为Engineer我也很有兴趣,想看看一个历史学家会有怎样的有别于我们Engineer不同看法。
按逻辑来应该先读《人类简史》再读《未来简史》,而我是恰恰相反,因为我对未来更有兴趣,所以先读了《未来简史》,我看过部分《人类简史》,《未来简史》和《人类简史》有很多交集,所以建议大家最好把《人类简史》读一读。
首先谈谈整体感受,接着是思维导图,然后是按书的章节顺序一一介绍,最后是总结和问题。
每个人读书,带有的目的是不同的,而且感受也不一,我的整体感受是:
这本书在非虚构类作品中并不算非常通俗易懂,其中很多内容需要一番思量才能理清脉络, 作者结合宗教信仰, 科学,各种人文主义, 用生动生动有趣的实例,幽默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来阐述。有人也许会说他有些夸张,或者说他书里说的东西也不是那么新颖,但历史书本来就有大家或多或少知道的片段,而且作者梳理的很清楚,读起来很有趣。
以下我就先把书的梗要按章节顺序贴出来,添加了自己的一点认识评论, 希望书友们多补充些所遗漏的部分和精彩片段。
第一章 人类的新议题 :
讨论了人类已经解决的三个大问题(可以控制的却依然存在的):饥荒, 瘟疫和战争 ,接下来人类的三大议题是:永生,幸福快乐,从“智人”进化为“神人”。并且阐述了人们对幸福的感觉来源和如何追求幸福。 幸福快乐归根结底只是生化系统的一种反应, 可以用药物刺激得到。
接下来的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 智人征服世界
第2章 人类世
算法指的是进行计算、解决问题、做出决定的一套有条理的步骤。人类有99%的决定,包括配偶、事业和住处的重要抉择,都是由各种进化而成的算法来处理,我们把这些算法称为感觉、情感和欲望。
诸神承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虫病不兴,而人类也要提供一些回报。这就是农业交易的本质。诸神负责保护农业,让农业丰收,而人类则将部分农业品献给诸神。所有非人类的物种都是人类的资源而已,他们本身并没有价值,只是为了人类的利益而存在。
农业革命是经济上的革命,也是宗教上的革命。新的经济关系兴起,新的宗教信念也同时产生,为残酷剥削动物找到了借口。现代科学和工业的革命,带来了人与动物关系的第二次革命。在农业革命中,人类已经删去了动植物的台词,而到了科学革命,连诸神的台词也被删去。现在已成了人类的独角戏。农业革命促成了有神论宗教,而科技革命催生了人文主义宗教:以人取代了神。有神论者崇拜的是神,人文主义者则崇拜人。有神论以神之名作为传统农业的借口,人文主义则是以人之名作为现代工业化农业的借口。
第3章 人类的特殊之处
主观体验有两个基本特征:感觉和欲望。机器人和计算机没有意识,是因为虽然它们能力强大, 却没有感觉,也没有欲望。 近几年生命科学家证实,情感是对所有哺乳动物生存和繁衍都至为关键的生物算法。如母婴联结是哺乳动物共有的,而非人类特有。
如今智人完全主宰地球,是因为只有智人这个物种能够大规模而灵活地合作。“最后通牒博弈”告诉我们,智人的行事并不是按照冷冰冰的数学逻辑,而是根据有温度的社交逻辑。我们受情感控制。但是,当人数扩大,大批民众的行为和小型团体的行为必定是不同的。只要智人住在相信同一套故事(如政治、宗教)的地方,就会遵守一样的规矩,于是不仅很容易预测陌生人会有什么行为,也很方便组织大规模合作的网络。
人类世界的现实分为三种:客观现实,如引力;主观现实,如头痛;互为主体,并非因为个人的信念或感受而存在,而是依靠许多人类的沟通互动而存在,如宗教、金钱和国家。
要说金钱是个互为主体的现实,相对还比较容易接受。但如果说自己的神、国家、价值观——这些赋予我们生命意义的事物——也是虚构的,我们就没那么容易接受了。我们希望相信自己的生命有客观意义,希望自己的种种牺牲不只是为了脑子里的各种空想。但事实上,大多数人生活的意义,都只存在于彼此讲述的故事之中。没有任何动物能对抗我们,并不是因为它们没有灵魂或心灵,而是因为它们没有必要的想象力。
第二部分 智人为世界赋予意义:
第4章 说书人
文字能够让人以算法的方式组织整个社会。在没有文字的社会里,人类通过大脑完成所有计算和决定;而有了文字之后,人类就能组成网络,每个人完成巨大算法里的一个小步骤,而最后的重要决定由整个算法来判断。这正是官僚体系的本质。
人类合作网络评价自我时,常常用的就是自己发明的标准,屡获好评也就毫不意外。特别是以虚构实体之名(神、国家和公司)而建立的人类网络,自然也就是从虚构实体的角度来判断是否成功。
第5章 一对冤家
现代科学虽然改变了游戏规则,但并非“以事实代替神话”如此简单。神话依然主宰人类,科学只是让神话更为强大。科学非但没有摧毁互为主体的现实,反而让神话比以往更能完全控制客观现实与主观现实。在计算机和生物工程的协助下,人类开始能够重塑现实以符合心中的幻想,虚构与现实的界线将变得更加模糊。
把宗教等同于对神的信仰也有问题。宗教的定义应该在于其社会功能,而不在于神是否存在。任何无所不包的故事,只要能够为人类的法律、规范和价值观赋予高于一般人的合法性,就应该算是宗教。宗教能为人类社会结构找的理由,就是这些结构反映了高于一般人的法则。只要是在人生旅程中质疑着各种俗世的惯例和契约,并前往未知的目的地,我们都称之为灵性之旅。这种旅程和宗教有根本的差异,因为宗教要巩固世俗秩序,但灵性要逃离世俗秩序。宗教有种麻烦的倾向,即喜欢将事实声明转化为伦理判断,使得原本应该很简单的争议变得混乱而模糊。宗教最在乎的是秩序,宗教的目的就是创造和维持社会结构;而科学最在乎的是力量,科学的目的是通过研究得到力量,以治疗疾病、征伐作战、生产食物。
第6章 与“现代”的契约
“现代性”就是一项交易,所有人都在出生的那天签了契约,从此规范了我们的生活,直到死亡。这份契约就是,人类同意放弃意义、换取力量。现代生活就是在一个没有意义的宇宙里不断追求更多的力量。同时,现代文化也比以往任何文化感受到了更大的存在性焦虑。信贷是“信任”在经济上的表现。
现代性的理念基础是:经济增长不仅有可能,而且还绝对必要。现代性的基本教义可以总结为一个简单的想法:如果要解决问题,可能就需要更多;为了拥有更多,就要生产更多。生产越多,消费就越多,越能提高生活水平,也越能享受到所谓的更快乐的生活。
传统观念把世界看成一块大小固定的饼,隐藏的假设就是世界上只有两种资源:原材料和能源。但事实上,资源有三种:原材料,能源和知识。原材料和能源取之有尽,但知识却是不断增长的,并且还能带来更多的原材料和能源。人类享受了几百年的经济增长,也曾面临一些经济危机和生态灾难,但总能化险为夷。然而由于发展的脚步不断加快,能够犯错的空间也在不断缩小。每当灾难发生,就算这场悲剧根本就是由富人引起的,但穷人受到的苦难几乎总是远远大于富人。现代社会让整个世界是非颠倒,让整个人类以为平衡比混乱更可怕,而贪婪因为能促进增长反而成了一件好事。人类陷入毫无意义的竞争,更加贪婪和焦虑。
第7章 人文主义革命
正是人文主义,让人类摆脱了人生无意义、存在没依据的困境。传统认为,是伟大的宇宙计划为人类生活带来了意义,但人文主义让角色逆转,认为是人类体验为宇宙赋予了意义。根据人文主义的观点,人类必须从自己的内在体验找出意义,而且不仅是自己的意义,更是整个宇宙的意义。这是人文主义的主要训诫:为无意义的世界创造意义。
人文主义认为生命就是一种内在的渐进变化过程,靠着经验,让人从无知走向启蒙。人文主义生活的最高目标,就是通过各式智力、情绪及身体体验,充分发展人的知识。人类史上,从没有任何文化如此重视人类的感受、欲望和体验。人文主义将生命看作一连串的体验。
自由人文主义突出个人的独特体验。社会人文主义强调注意他人的感受,注意自己的行动如何影响他人的体验。而进化人文主义源于达尔文进化论,认为冲突能够促成自然选择、推动进步,比如战争经验能够推动人类有所成就,因为战争是让自然选择去消灭弱者。自由主义鼓励每个人把自己视为独立的个体,于是同一阶级的成员各自独立,无法团结起来对抗压迫他们的制度。
第三部分 智人失去控制权
是最精彩的, 在这部分,提到了科技界所信奉的数据主义, 万物皆算法,生物是算法,人类的行为是算法,甚至情感。。。 人类未来开始会收益于数据主义 (数据主义认为:宇宙由数据流组成,任何现象或者实体的价值就在于对数据处理的贡献。而信奉数据主义的人,他们崇拜的不是传说中无所不能的上帝,而是数据。) ,但如果狭隘的只信奉数据主义,世界两极分化越来越重, 富人更富掌握最大的资源,而穷人会被遗落在一个角落里,我们不能只强调精英主义,99%会被失业没事情做. 不能过于乐观。
第8章 实验室里的定时炸弹:
人体内至少有两种自我:体验自我和叙事自我。体验自我是我们每时每刻的意识,它没有记忆能力。叙事自我不会在意时间持续多长,而是采用“峰终定律”,也就是只记得高峰和终点,再做平均值。人类是相信虚构的故事。
第9章 大分离:
社会系统仍然认为人类整体有其价值,但个人则无价值;社会系统仍然会认为某些独特的个人有其价值,但这些人会是一群超人类的精英阶层,而不是一般大众。人类认为自己有独特的能力,无意识的算法永远无法赶上我们。然而,科学认为:生物也是算法;算法的运作不受组成物质的影响;因此没有理由相信非有机算法永远无法复制或超越有机算法能做的事。想要不被淘汰只有一条路:一辈子不断学习,不断打造全新的自己。只不过许多人都做不到这一点。科技已经让外部算法有能力“比我更了解我自己”,一旦如此,个人主义即将崩溃,权威也将从个人转向由算法构成的网络。人类不会再认为自己是自主的个体,而是习惯把人类整体看作一种生化机制的集合体。人类如果遇到重大的人生抉择,比如要选择从事何种活动、职业道路甚至是交往对象,可以考虑放下自己心理上的判断,依赖计算机算法所做的选择。这种数据导向的决策,有可能会让人类生活得更好。我们必须意识到,推动这个趋势的主要力量来自生物学的洞察,而非计算机科学。生命科学认为,生物就是各种算法,这就拆除了有机和无机之间的那堵墙,让计算机革命从单纯的机械事务转变为生物的灾难。不平等的再升级: 大部分人沦为无用阶级,而对于控制算法的少数精英,算法不能理解这些精英,也不知道他们有什么需求,这些人才是世界的主人,站在算法系统背后,做最重要决策的人。普通人听算法的,算法听他们的。而这些精英,就已经不是普通的“智人”,而是掌控了算法,并通过生物技术战胜了死亡、获得幸福快乐的——“神人”。他们才是未来世界的主宰者,是人类进化而成的新物种。
第10章 意识的海洋:
新的科技宗教分为两大类型: 科技人文主义 和数据主义。进化人文主义希望创造出超人类,而现在的科技人文主义则可说是这个梦想的新形态。希特勒通过选择性育种和种族清洗来创造超人,但21世纪科技人文主义希望通过基因工程、纳米技术和脑机界面,以更和平的方式达成这个目标。现代人类已经患上“错失恐惧症”,总担心自己错过了什么;虽然手中的选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但选了之后又很难全心全意对待。未来要将人类的心智升级时,反映的也可能是政治的需求、市场的力量。 科技人文主义有能力改造心智,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几完全不知道心里的完整频谱是什么,再加上政府、军队和企业各怀鬼胎,灾难简直不可避免。有可能到头来,我们的大脑都升级了,却在过程中失去了心智。 科技人文主义到最后可能反而会造成人类的降级。对系统来说,降级后的人类反而更有利,原因不是这种人拥有什么卓越的特点,而是这种人少了一些可能拖慢系统、造成困扰的人类特质。农民都知道,羊群里最聪明的那只常常会惹出最大的麻烦,所以农业革命的一点就是要降低动物的心理能力。
第11章 信数据得永生:
作者提到数据主义。数据主义指出,同样的数学定律同时适用于生化算法及电子算法,于是让两者合二为一,打破了动物和机器之间的间隔,并期待电子算法终有一天能够解开甚至超越生化算法。最坚信数据主义的正是它的两个母学科:计算机科学与生物学。 “在一个把相关事实的知识分散给许多人的系统中,可以靠价格协调不同人各自的独立行动。” 资本主义能够获胜的原因就在于,分散式数据处理的效果就是比集中式数据处理更好。这个世界变化实在太快, 由政府集中处理实在低效。
之所以不该将未来完全交给市场力量来决定 ,是因为这些力量造成的结果可能只利于市场,而不见得有利于人类或全世界。数据主义最高的价值就是“信息流”。人类只是创造万物互联的工具,注定会并入宇宙数据处理系统之中。数据主义最重要的第一条诫命,就是要连接越来越多的媒体,产生和使用越来越多的信息,让数据流最大化。第二条诫命就是要把一切连接到系统,万物互联。施瓦茨是信息自由的坚定信徒,他认为信息也想要自由,信息并不属于创造它们的人。如果想要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关键就是要释放数据,给它们自由。人类之所以想要融入这个数据流,正是因为只要成为数据流的一部分,你就会加入一个比自己更伟大的计划。万物互联可能很快就会创造出庞大而快速的数据流,就算是升级后的人类算法也无法处理。汽车取代马车,我们并不是让马升级,而是直接让马退休。或许,智人也到了该退休的时候。科学正逐渐聚合在一个无所不包的教条之中,也就是认为所有生物都是算法,而生命则是进行数据处理。智能正与意识脱钩。无意识但具备高度智能的算法,可能很快就会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
尤瓦尔在《未来简史》的最后提出了三项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发展:
1.科学正逐渐聚合在一个无所不包的教条之中,也就是认为所有生物都是算法,而生命则是进行数据处理。
2.智能正与意识脱钩。
3.无意识但具备高度智能的算法,可能很快就会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
所以, 尤瓦尔希望读者在读完本书后,对三个问题常挂于心:
1.生物真的只是算法,而生命也真的只是数据处理吗?
2.智能和意识,究竟哪一个才更有价值?
3.等到无意识但具备高度智能的算法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时,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将会有什么变化?
最后总结以下: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作者在2017的TED Dialog访谈节目里回答了了
很多读者对他的问题,可以对这本书或者他的观点有进一步认识。
https://www.ted.com/talks/yuval_noah_harari_nationalism_vs_globalism_the_new_political_divide#t-6651
感觉作者对未来不是很乐观, “有用之人”越来越少,人类去干什么呢?他的观点是robot和AI把人们的饭碗抢了,而不是其他国家的人。那么今天孩子和年轻人在学校该学什么?按照他的观点,只有更Flexible才能避免被抛弃到遗忘的角落里。此外不要低估人类的愚蠢和愚蠢决定,虽然人类也很有智慧。如此人类进化,谁是我们的敌人,很显然不再是大自然,而是我们自己,我们的资源足够地球消耗,虽然战争越来越少,但犯罪率和仍然有很多人饿死和生活再边缘地带。我们需要谨慎思考我们的将来,我们现在所做的会对人类未来的影响,可不可以存在其他方式?
他的这本书让我们把历史浓缩,而不是只看片段,从根叙述到现在,然后未来。 作者对人类整体,对生态非常关心,的确看到了我们曾看到或没注意到的问题,也许问题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这本书并不能解决我们所有的问题,甚至引起了更多的问题,总之能引起思考的书就是本很有价值的书。
那么读完这本书后我还有更多问题比如说:那么人类的犯罪问题没有得以解决,如果更多人被遥遥的甩在后面会不会自暴自弃而增加犯罪率呢?人存在的意义在于工作?如果不工作就只能按照作者的说法,靠药物或者是游戏来度日?为何我们不能去积极的享受生活,比如说读读书?聊天?运动?听音乐?旅游?即便电脑可以演奏和创作第一流的音乐,我们还是想自己演奏乐器,作为一种消遣,即便电脑可以画有创造力的画,我们也可以自己画画,享受画画的乐趣这些体验可不是AI可以带给我们的。难道未来的我们会更忙碌,矛盾的是,随着科技发展人来越来越忙碌,而如果计算机帮我们做大部分事情了,我们是不是把现在每周工作5天(40小时),改成每周只需要工作3天,剩下的时间都是享受更有质量生活?高科技应该把我们从工作中更多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和享受,而不是让我们人类更忙碌。
最后做个总结用作者的话:
“历史不像物理学或经济学,目的不在做出准确预测。我们之所以研究历史,不是为了要知道未来,而是要拓展视野,要了解现在的种种绝非“自然”,也并非无可避免。而未来的可能性远超过我们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