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天人们最喜欢吃、最经常吃的就是火锅了,一般大家都是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这样在吃火锅的时候才可以吃到更多食材,更加有滋有味。可是一个人的时候也想吃火锅怎么办?这时候就不得不说懒人小火锅了,它无需用火用电,只要一瓶凉水就能煮出一锅美味。因为操作简单、口味丰富,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
2019年天猫在“双十一”当天,卖出了170万份自热火锅。消费群体集中在00后、95后,其中,18到24岁的人群占到47.75%,25至29岁的人群占到19.61%。大学生和刚入职场的白领阶层占比近5成。广东以12.78%高居榜首。
另有数据显示,近两年来,自热食品市场规模以每年递增20%的速度快速发展,其中,民用自热食品市场规模已超过30亿元。
自热火锅就像一阵风,吹到哪里,火到哪里。“自热火锅”的出现,一方面给大家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它的安全隐患也不容忽视。
近日,上海市消保委分别在线下超市和网络平台购买了包括"海底捞""小龙坎""三只松鼠"等品牌在内的自热方便火锅类产品共计20件,价格从16.9元至49.9元不等,经过试验结果显示, 加热后外部最高温90度以上,3成样品食盒在加热后会出现变形,而加热包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和铝粉,含量均在40%左右,基本上每包加热包大概能产生40升氢气,属于"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或混合物",根据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规章范本》的分类标准,自热方便火锅产品在运输中属于危险货物。而发热包中的铝粉,按照我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的规定,则属于"危险化学品"。
国家化学制品安全质检中心主任助理肖秋平:氢气在空气中的燃烧极限是4%到75.6%,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而不纯的氢气在燃烧时可能产生爆炸。自热食品不光在密闭空间使用时可能带来爆燃的风险,当然还有其它一些封闭,或者半封闭的条件,在一些公共场合,密集大量地使用,也有很大的安全隐患。比如说旅游大巴、长途大巴行驶过程中,很多游客并不知道这里面会产生氢气,大量地使用自热火锅有可能导致氢气在车辆里面累积,特别是夏天,开着空调,整个车箱是密闭的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达到了爆炸下限浓度,碰到一点点的火源,哪怕是身上的一点静电,或是电路的一些火花,足以引发爆燃事故了。
最近有媒体报道,乘客在加热自热米饭时,将加热包的生石灰直接放入塑料盒内,加水后引发大量烟雾,触发烟雾报警器,造成高铁减速。
更危险的是一些乘客不了解自热食品的加热原理,在食物加热开始冒热气的时候,反而找来一个塑料袋将食物盖住,导致里面的气体排不出来,致使原本不会发生危险的自热食品因为气体原因产生爆炸。
还有之前一名中国留学生在使用“自热火锅”的时候,导致美国一寄宿学校全员疏散;成都一小伙在家吃“自热火锅”时,家里1cm厚度的玻璃桌在高温下被炸碎。
甚至有消费者将使用自热火锅时引发燃气报警器持续报警的视频发到了短视频平台上。
消费者蔡先生:吃个火锅,还报警了。
目前关于该类产品本身及其内含发热包的安全管理问题,我国尚未有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予以规范,所以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对此,上海市消保委下一步将建议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尽早启动相关立标程序,相对统一产品安全性能要求和风险警示内容,尽快填补相关标准的空白。
真没想到,这么危险
值得警惕和注意!
转发让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