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拖拉,为群众办事容不得“慢半拍”

“门好进、脸好看,事依然难办”“研究研究”成了“拖延拖延”的代名词……这些群众反映强烈的拖拉现象,不仅消解着政策红利,更侵蚀着干群之间的信任根基。干部队伍中的拖拉习气,看似是工作节奏问题,实则是宗旨意识的“慢性病”,必须坚决纠治。

拖拉习气的滋生,往往始于“小事拖延”,终于“大事耽误”。有的干部抱着“多做多错、少做少错”的心态,遇到矛盾“绕道走”,面对任务“等靠要”;有的将“程序合规”当作拖延借口,把“按部就班”异化为“效率低下”,让企业和群众在漫长等待中耗尽耐心。这种“为官不为”的消极心态,本质上是政绩观错位,把“在岗”当“履职”,把“在位”当“尽责”,忘记了“人民公仆”四个字的千钧分量。

干部的拖拉作风,损害的是发展大局,凉透的是群众心。在乡村振兴一线,一项产业扶持资金的审批拖延,可能让农户错过最佳种植期;在营商环境建设中,一个审批环节的卡壳,可能让企业错失市场机遇。更值得警惕的是,拖拉背后往往潜藏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影子:有的习惯“层层转发”“以会议落实会议”,把“做过了”等同于“做好了”;有的信奉“无过便是功”,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前“打太极”,让“马上就办”变成“马上就拖”。这些行为,与新时代“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要求背道而驰,与群众对干部的期待形成鲜明反差。

破除拖拉习气,既要“思想破冰”,更要“制度护航”。思想上要拧紧“责任阀”,通过主题教育强化干部“时时放心不下”的担当意识,让“拖延就是失职”的观念入脑入心。就像焦裕禄“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谷文昌“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优秀干部的共同特质,就是在群众需要时“马上就办”,在发展关键处“真抓实干”。

制度层面要筑牢“防火墙”。建立“任务清单+时限清单+责任清单”机制,对重点工作实行“倒计时”管理,让每一项任务都有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同时,用好监督问责的“利剑”,对“慢吞吞”“懒洋洋”的干部及时约谈提醒,对因拖延造成损失的严肃追责,让“拖延者”无处遁形。某地推行的“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正是通过制度刚性倒逼干部提升执行力,让群众办事从“跑断腿”变成“一次成”。

摒弃拖拉习气,锤炼“马上就办”的作风,才能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把好政策变成群众的好日子,让“为民服务”的承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个性化消息: 将用户的姓名存到一个变量中,并向该用户显示一条消息。显示的消息应非常简单,如“Hello ...
    她即我命阅读 3,281评论 0 5
  • 为了让我有一个更快速、更精彩、更辉煌的成长,我将开始这段刻骨铭心的自我蜕变之旅!从今天开始,我将每天坚持阅...
    李薇帆阅读 1,902评论 0 3
  • 似乎最近一直都在路上,每次出来走的时候感受都会很不一样。 1、感恩一直遇到好心人,很幸运。在路上总是...
    时间里的花Lily阅读 1,348评论 0 1
  • 1、expected an indented block 冒号后面是要写上一定的内容的(新手容易遗忘这一点); 缩...
    庵下桃花仙阅读 512评论 0 1
  • 一、工具箱(多种工具共用一个快捷键的可同时按【Shift】加此快捷键选取)矩形、椭圆选框工具 【M】移动工具 【V...
    墨雅丫阅读 52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