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席筒》苍娃一跪卷真情,席筒虽简载千秋
一领芦席,半世悲欢。秦腔《卷席筒》自河南曲剧移植而来,唱响西北百年,其故事根植民间土壤,更在时代流转间淬炼成金。说的是苍娃随母改嫁曹家,见母亲毒计害父、嫁祸嫂嫂,竟毅然替嫂赴死。法场之上,嫂嫂张氏携芦席哭寻“尸首”,却被“小鬼头”苍娃嬉闹戏耍——原来兄长曹保山高中归乡重审冤案,刀下留人。一领薄席,未裹尸身反卷起悲喜交加的团圆。这出“三贤传”老戏,经各代艺人打磨,终成唱做并重的丑行经典。
此戏三绝,尤值细品:
一是善恶相照,冷暖人间。姚氏刻毒如鸠,衬出苍娃纯善似玉。他自污顶罪时一句“买席收尸”,稚气中迸发道义担当,令满场泪落如雨。
.二是以丑塑美,颠覆常规。苍娃勾丑脸、作童态,跳脱奸猾丑角旧窠。孙存蝶、邓卫锋等名丑演活其憨黠,跪堂陈情时声裂金石,嬉闹耍笑时灵动如雀,丑相之下真善美灿然生光。
三是唱做双绝,功夫见真章。从“装神骗母”的诙谐身段,到“起解嘱嫂”的悲怆唱腔,演员需文武兼修。邓卫锋直言:“唱念做打缺一不可,方撑得起这出戏的筋骨”。
其魂更在历史纵深间搏动。故事源自明末豫西传说,旧本多庸俗调笑,经1959年李国章、何国正改编,去芜存菁,苍娃“再不得摘酸枣把嵩山上”等唱词得作家李凖润色,荡开诗意。自曲剧海连池携之登上银幕,三十余剧种竞相移植,秦腔以激越之韵塑苍娃赤子心,唱响“登封小县曹家湾”的草根正气。
今时传承,新机已萌。当秦腔《火焰驹》化身竖屏微短剧,唱段精缩至40秒、弹幕互动引爆年轻群体,可知《卷席筒》等经典的活化之路,亦在“守魂求变,以席筒载道,卷不尽民间至情;借悲欢醒世,唱得穿时代长河。
莫道芦席只裹尸,苍娃一跪卷起人间大义。席筒虽陋,裹的是忠孝节义;戏台虽小,演的是天地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