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毕业,我一直是乖孩子,考入初中部全级第三、全班第一,上课三周担任全班学习委员、以及四门课的课代表。
就是我这么一个优秀的学生,还是受了欺负。
时至今日我还清楚的记得,是一个周一的晚自习,惯例晚自习结束我要去初二四班门口等我哥下课。
就这么站在走廊上倒退着走路,不小心踩到了后面的人,然后我立马回头道歉,那个同学一脸凶恶。
“你瞎了眼了是吧?哪个班的?“
“我初一三班的”。
啪!一耳光打在我脸上,我没敢说话,怂且委屈,只知道这个人我惹不起。我怕。
回到家,告诉了爸妈,爸妈也只是淡淡的说了句:“你不惹别人,别人吃多了,要去打你。”
那天晚上一夜没睡,真的,很委屈很难受。
第二天,找到了我平时都很少联系的发小,他们虽然学习不好,但是在学校是出了名的爱惹事、爱打架。
于是十几个人给我助威撑场之下,我还了那个人两耳光,心底顿时觉得无比爽快。
此后就觉得,还不如自己保护自己。
绝对一致的孤立,也是一种欺凌
今天早上在办公室聊天,我们一个文案编辑说她记得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转学,是因为转学之前她在镇上的小学读书,因为从小就随父母在外,当她上学时没一个熟悉的伙伴。
她真的不知道为什么,班里所有的女生都不愿意和她玩,后来,她慢慢的发现但凡是有女孩儿和她说一句话,班上的女生就都不会再理那姑娘,一定是先晾那个和她说话的姑娘几天,确认那姑娘以后不敢再理她、不会再“背叛”组织,才会重新接纳那姑娘。
所以,三年级之前,她的世界一直很安静。
如今想起,细细分析,无非是小团体的聚集,关于幼儿时“权”实则子虚乌有,然而这就是成人世界里黑暗势力的萌芽。
在这种无力的青春中,
每个人都在努力的采取自己的方法对抗着
第一个“我”在面临“学长”的耳光后选择“以暴制暴”。
第二个我们文案编辑的故事里,则是因为转学才将被孤立的乌云排开。
但最终两个主仍无论是选择留下还是离开,那一片欺凌的阴影永远扎根,如今谈起仍是伤痛。
英剧《完美人类》里面有个理念:
人类拥有的一种强大能力是机器无法代替的,就是遗忘。
在过去以至现在,仍有相当一部分弱势的在读孩子,在校园中受着不同原因、不同程度的欺凌,在这种无力的青春中,每个人都在努力的采取自己的方法对抗着。
可能我们中的大多数,只是简单了解这一事件却未能走近体会,去感受那些孩子的伤痛和无声的呐喊。
校园暴力几时休,朗朗书声难尽愁。
九月开学季,不如带孩子去看《悲伤逆流成河》,给孩子的或许是必经的经历多一些参与和帮助,尽力不再让他们重蹈女主易遥的悲惨。
真的很现实。这是一篇严肃的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