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小桐泡爸爸 公众号:小桐泡一家
日前,青岛一位十五岁女孩,假装“孝顺”,给妈妈按摩,用早已准备好的绳子,勒死了妈妈。
可想妈妈是45岁左右的的壮年,不至于体力这么不支吧?怎么就能轻易让年幼的孩子得手呢?怎么也有拼死的挣扎吧?
之后,把妈妈装进了行李箱,反锁房门,再“陪着”行李箱里,已经没有知觉的妈妈,过了两天一夜。
事后,警察带走孩子的时候,15岁的她十分的平静。
这是何等的仇恨呢?何等的怨气,何等的愤怒,何等的心理扭曲呢?终于让她谋划已久,势必要夺去妈妈的性命?
“重怒难任,凌人不祥”《左转》《晋侯及秦伯战于韩》,人在极度愤怒时,是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的。
最亲近的人想杀你,你还担心她没有时间和办法吗?
一口水一口饭,一举手一顿足,岂不都可以?细细思量,那也该是多么的无助,那该是多么的冰凉、透凉、怆凉,冷到极点的心,何尝能感觉到有一丝一点的温情?何情何事,让这位不谙世事,未成年的孩子,对妈妈一定要痛下杀手,而不后悔?
也许当天没有争吵,没有谩骂,也许还很温馨。女儿“反常”地孝顺,要给妈妈按摩,没有任何征兆,妈妈就被杀死了。
但我们想,孩子没有“反应”,没有“征兆”,也许就是常态,因为我们高压惯了,因为我们严厉惯了,因为我们自以为是惯了,这常常是“大人”的“常态”。
久而久之,孩子也许慢慢就失去了反抗的本能,多半也是逆来顺受了。谁知道,这“逆来顺受”“听话孩子”的背后,居然有这么巨大的冤恨蓄积和轰然崩塌,造成了这不堪承受之重和不堪承受之情。
这不得不让我们沉思......
据报道,做律师的妈妈,做事井井有条,说话办事效率极高,业务能力极强。
而且,妈妈是孩子尚小的时候就已离异,自己含辛茹苦,离家到青岛打拼,独自抚养女儿。
也许恰恰是自己的干练,做事的强势,“一切靠自己”的独立心态,也许无意间,就带到了家里,对孩子便造成了压抑和巨大的压力。
可以想象,一个强势的妈妈,对于弱小的孩子来说,常常就是“强人”,说话常常是说一不二。
这还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到了12岁之后,慢慢进入青春期后,我们依然对她强势。说得更直白一些,就是常常不把孩子当“人”看,只是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我想让她干什么,就要干什么。
青春期的孩子,也是一个日渐觉醒的“大人”和“正常人”。长期面对没有“改变”的家庭教育,在15岁女孩子看来,也许愈加不堪忍受,也许就会产生反抗,甚至激烈的对抗。
但这种反抗和对抗,对孩子,也许常常不是和家长针锋相对的争斗,而是“内心”的痛苦挣扎和常常挥之不去的梦魇。
平时看起来,孩子和妈妈的世界,也许“大人”依然是“大人”,“孩子”依然是“孩子”。
更可怕和可怜的是,这位单亲的妈妈,也许对孩子给予的希望太大,希望优秀尽在孩子身上展现。妈妈也许希望,向“别人”展示,我自己一个人带孩子,一样是多么的优秀无比!
所以,我们看到了十五岁孩子耀眼的成就:钢琴十级、年级成绩优秀。当孩子升入高一,级部前十名的时候,妈妈的理想是前三。
我们都知道,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家长要花费多的精力和时间,还有很多很多的“口舌”。
在这样几近严苛的“优秀”预期之下,势必造成孩子的学习和心理负担的高负荷。
我们都知道,如果上一个好的高中,那都是高手如云。这次能考进前十名,下次,也许你稍有疏忽,一道题错了,或者半道题错了,排名就有可能跌出前十,甚至跌出前二十三十。
北京一个牛校的高中,班级第一名和最后一名总成绩常常相差十几分。如果你常常追求名次,面对多如牛毛的孩子的考试,可能我们会失望多于希望。
重要的是,家长压力大的时候,孩子的压力会更大。尤其是上了高中和面对高考,那是相当有难度的。
即便各地上清华北大的同学,常常可以考到七百零几分,或者将近七百分。但,我们说,高考满分是750分,他们依然会丢掉几十分。
“那块云彩会下雨?”北京四中前校长刘长铭,谈到北京四中哪个孩子会拿高考状元时感叹。这都不一定,所以,刘校长说,北京四中不太注重高考状元的宣传。
所以,如果家庭教育的方法不当,或者欠妥,面对日渐长大,几近成人的孩子,也许妈妈没有想到,会让孩子蓄积很多很多的不良情绪,甚至不满,压抑很多很多的怨气,甚或愤怒......
另一个可怕的事情是,我们家长,都认为孩子是自己生的自己养的,供他吃供他喝,我们就应该对他指手画脚,甚至大打出手,不讲“人格”。
“你不要脸我们还要脸呢”“你爸是系主任,好歹我也是海归硕士”“你成绩这样......”这也是《小欢喜》妈妈的话。
作为一个人的“尊严”和“尊重”在哪里?尊严和尊重都没有了,也许生命就失去了光彩、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孩子曾经是妈妈身上的一块“肉”,以后,自然会变成你的“心头肉”。但,不是,而且永远不要想,让孩子变成,你可以任意处置的“自身的”一部分。
这位妈妈发现十五岁孩子和班级一个男生走得近,也许就张冠李戴,以为孩子“早恋”了。
那怎么得了!影响了学业岂不是前功尽弃?可以理解妈妈的心。
于是,妈妈就当着同学的面,闹到了班级。自然,孩子不敢和别人来往了,别人也不敢和孩子来往了。
可是,一个青春期的孩子,能承受得了这样的打击吗?一个大人能承受得了这样的打击吗?
太难了!
人常常可以承受肉体的痛苦,精神的苦痛和凌辱,常常需要一生去治疗的。
为了孩子的“无私的爱”,我们常常失去理智,不管不顾。我们常常自己生活在自己编织的,自认为能牢牢掌控着孩子的“父爱或母爱之网”中,不能自拔。
妈妈,也许我们可以痛苦,也可以挣扎。我们也可以让孩子追求,但,不应该强求,甚至强压、打碎孩子的世界,逼迫她去做很多事情,或者不做很多的事情。
也许我们不仅仅意识有问题,更多的是缺少了教育孩子的常识思维。
亲近异性,对异性有好感,也许就是“造物主”的安排、大自然之力。谁又能抵挡住自然的巨大洪流呢?简单粗暴堵住一时,短暂的平静,背后常常是决堤溃坝开始的酝酿。可我们常常任性而为,自作主张。因为孩子就是自己的,不需要和她商量!
把孩子当成自己“私有财产”的后果,那就酿成了冰凉冰凉的苦果,听起来像让人太不舒服的笑话。
弑母被抓的时候,12岁的湖南沅江泗湖山镇少年,他就有疑惑:我杀的是我妈妈,又没杀别人?
芸芸众生,我本凡人,在我们追求孩子“优秀”“卓越”的路上,也许我们不由自主,不知不觉,正在远离教育孩子的初衷。
我们不知道,孩子将来所谓的成才,是为了什么?为了更多的钱?为了更多的荣耀,光宗耀祖?为了让我们在亲戚邻居面前很有面子?还是为了什么?
实际上,我们总认为很正确,却常常一到关键时刻,就“忘记”的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孩子的健康。
健康的生活,健康的成长,健康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健康的身体,我们常常会在“分数和学业”上,迷失了自己。
也只有我们到了年老的时候,才隐约感觉到,我们应该教育孩子,健康生活,平安生活,弥足珍贵。但,我们反观我们的儿孙辈,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优秀”教育,开始了“分数和学业”,没完没了的教育竞赛。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自己的弱点,我们常常想让孩子变成“完美的人”,把弱点变成长项,把特长,变得更长,让别人永远不能望其项背,远远超越别人。
但,我们也常常发现,别人家的孩子,也有很多的长项、长处,常常长于我们家孩子。
而且,我们还可能拿所有亲戚朋友、甚至整个社会孩子的优点,和孩子一个人比。
比来比去,挑战来挑战去,孩子没有练成“金刚葫芦娃”,也没练成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奥特曼”,最终练成了“杀手”。
杀了自己最亲近的人,彻底断了那个“比”。也许,世界从此又天高云淡,无风无浪,无晴无雨,忽然一切都不复存在......
更可怕的是,尽管很多孩子没有变成“杀手”,但,我们又怎么肯定,孩子被逼之下,不会变呢?你又知道,孩子已经变了“几成”呢?
我亲眼见,家长当众打骂一个初二的男孩,就像打骂一个3岁的“孙子”;
我也曾亲眼所见,家长当众骂一个初中的女孩。严厉是严厉了,孩子的“尊严”呢?活下去需要多么顽强呢!
想想可怕,何时止步呢?
逝者安息!往者不谏,来者可追。
据悉,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家庭教育立法,列入五年规划项目;针对家长教育,专门讨论。
国家已认识到,家长教育的重要性。也许,这是黎明的开始?
蒙台梭利:幼年时期,常常是奠定一个人教育和文化基础的年龄。
救救孩子,从幼年开始,我们一起!
原创:小桐泡爸爸 公众号:小桐泡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