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年好大雪,记忆如水思如海

图片发自简书App

出生东北,在那个寒夜漫长的城市,雪更像是一种家乡的标配。鹅毛大雪,纷飞、旋转,一层层的堆积在心里。

小时候对于冬天的记忆,大多是在那白雪皑皑的户外发生的,室内温暖舒服,反而没有太多记忆。可能是因为冬天的户外玩的更冒险也更刺激,人们对于快乐与痛苦并存的事情总是那么的印象深刻吧。

无论是滑雪、滑冰、堆雪人,这座冬日宁静的小城,都会因为额大自然的馈赠,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娱乐活动。室外清爽又干冷,冻红的笑脸、爽朗的笑声,在这片土地上,他们有超强的适应力。

那时候是一定要穿雪地棉的(一种高帮棉鞋)。每场雪都厚到脚踝,因此买一双雪地棉至少不那么容易让雪滑到脚里,凉脚心。

妈妈想的很周到,但小孩子到底是顽皮的。那时候特别喜欢风隆起的雪堆,把脚抬高,一点点的踩下去,即使雪进到鞋里也不在乎,一定会踩雪踩到踩不下去,看到了彼此的印在上面的鞋印,相互比对,嬉笑一番。

偶尔有些年头,雪异常的大,我们的小短腿已经迈不开上学的步伐,经常是家长在前面走,有深深的脚窝,我们在后面踩到他们前面的脚窝里,不湿鞋,在后面亦步亦趋的去上学。

图片发自简书App

打雪仗的时候,大家最喜欢的就是带着热乎乎的手套插到雪地里,捧起雪握成一团,放到别人的脖子里面了。有时候还会嫌弃手套的臃肿,抛弃手套直接上手,握雪的手冻得红彤彤,冷得发颤,需要回家好久才能把手缓过来。

这些往事,随着成长离家,都变成了令人怀念的记忆。下雪成了从妈妈嘴里才能听到的话,而全球气候的变暖,妈妈也偶尔抱怨着“雪不大”。但至少家里还是下雪的。

第一年离家的2013年春天,北京下了一场厚厚大雪,周围所有的小伙伴都在仰头欢呼,在雪地上奔跑大喊,欢庆这场天赐大雪。我们北方孩子还觉是南方孩子没有见过世面,如果是现在,我可能也会跑出去在雪地里感叹吧,真的好久没有看过那么大的雪了,第二天清晨,除了周围的建筑,那简直就是记忆里家乡雪的模样。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又一年天气预报明日有雪,第二天和小伙伴匆匆的跑到故宫看雪,奈何雪量少的可怜,风一吹,故宫的黄灿灿的琉璃瓦上什么痕迹都没有,空留遗憾,这几年都期盼着故宫看雪,却一次也没有实现。

今年,早早地看到天气预报报道新疆下雪了,看到了熟悉的雪景就有些想家,最近大雪突袭了江浙一带,真心羡慕,也好想家,越长大越孤单,离家越远,只要是和家里有一点点联系的事物、风景,都成了思乡的媒介。

那个下雪的地方就是我的家,有童年、有父母。皑皑白雪将世界银装素裹,广袤的大地安宁祥和,怀念这样的景象,渴望下雪天。

瑞雪兆丰年,希望多下几次大雪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日阳春出差,午饭时分在美优乐点完餐找到座位正要坐下之时,一小女孩跑过来跟我说:“哥哥,你能请我吃个汉堡吗,我爸...
    杨祖圣阅读 362评论 3 1
  • 原文链接,没有逐字逐句翻译,英文不是很好,翻译的不好各位见谅。 Swift 3 Swift3将在2016年底发布,...
    没阳光的午后阅读 1,424评论 0 9
  • 2016年,我21岁。这个春节过完,我就22岁了。不再是孩子,所有一切都不能用孩子的标准看待自己。 一月...
    蓝眼睛眼睛蓝阅读 353评论 0 0
  • 我们每个人都是造物主独一无二的作品。我们之所以是自己,正是因为我们拥有自己的姿态,属于自己思想、性格和行为方式。如...
    性淡如菊阅读 294评论 0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