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幼仪晚年时回忆起与陆小曼唯一一次见面,说了这么一番话:
我看到陆小曼的确长得很美——光润的皮肤,精致的容貌。
她讲话的时候,所有男人都被她迷住了。
他亲昵地喊徐志摩“摩”,他也亲昵地叫她曼。
我能够想象当时的场景,温婉美丽的陆小曼依靠在徐志摩的身旁是怎样的一对璧人啊。
我年少的时候非常喜欢陆小曼、林徽因、张爱玲,这些民国女子,因为她们美丽,有才华,她们的故事温婉动听,她们的生活如梦如画。
而这个故事里叫张幼仪的那个女人好像那样的尴尬,那样的微不足道,在我心里那就是那样一个旧式妇女的模样,就像徐志摩给她的评价:哪里来的土包子,她没有文化,因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了才子徐志摩,却因思想相别云泥而分开。
在我心里,徐志摩和林徽因是美丽又凄婉的错过。
徐志摩和陆小曼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而徐志摩和张幼仪只是张的丑人多作怪罢了。
那时我却未曾看到,张幼仪嫁给徐志摩前的故事,和她离开徐志摩之后的生活。
其实张幼仪的出身非常好,想来也是了,在哪个门当户对的年代能够做才子徐志摩的夫人的人出身怎么差得了。但她的确没怎么读过书,不是说她没读过,而是她读的大多是三从四德,女诫之类的,在徐志摩眼中,也不过如文盲一般。
张幼仪虽然和林徽因,陆小曼同样出身名门,但过的却是完全不一样的生活。
因为张幼仪,她没有被爱过。
林徽因和陆小曼都是被爱过的女子,从小受尽家族的宠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长成少女后自然一颦一笑都都透露着名门闺秀的气质,她们有资本去任性,去选择爱情。可是张幼仪没有,由于家族重男轻女的思想严中,在十二个兄弟姐妹中,张幼仪并未得到过重视,更别说接受良好的教育,她曾经家道中落,她的早婚很大一部分也是处于帮助家族的考虑。
她这些年,在夹缝中默默的生存着,婚后她小心翼翼的讨好着夫家的每一个人,但唯独,不知道该怎样讨好自己的丈夫。
是啊,她没有被爱过,因此也不知道该如何爱别人。
她二十三岁被别人追求时,第一反应竟然是:这世上怎么会有人爱我?不是为了出名罢?
我突然觉得心酸的很。
在一个没有爱的地方生活了二十多年,该有多荒凉。
她和徐志摩的交流非常少,或者说,徐志摩根本未曾愿意 与她交流,他一直认为张幼仪不懂他,这个妻子,不过就是一个摆设罢了。
他们之间的沉默是从新婚第一夜开始的,那是后的张幼仪很想对他说,感谢命运的安排啊,可是看着他沉默又严肃的面容,她也选择了沉默。
往后的日子里,张幼仪能见到徐志摩的日子很少,她操持家务,照顾公婆,可她不知道该怎么和徐志摩交流。面对这他那张冷若冰霜的脸,她也不再敢与他交流。
她的人生直到离开了徐志摩以后才重新开始。
她独自生下孩子,离婚。默默的做完了这一切。
她仍旧什么也没有说。
我看过她四十多岁的照片,哪里还有一点乡下土包子的样子,她优雅,温婉,智慧。
她重新去学校读书,经营银行,独自抚养儿子,甚至在离婚后还帮助不擅俗务的徐志摩料理了老人的后事。
她没有说过爱,没有说过挽留。
她在徐志摩两段灿烂的感情中扮演这一个十分尴尬的角色,就好像是放置在柜上的瓷器,因无人擦拭而落满了灰,主人明明不喜欢却因朋友所赠价格珍贵而供奉台前,却从未正眼瞧过,然后自己买回自己中意的摆件,任凭瓷器蒙了尘。
她的前半生都是这样沉默的活着,她在最绝望的时候仍然没有像谁开口求助过,也未曾对自己的丈夫诉说过分毫,或许她知道,这世上压根就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能救她的,也只有她自己。
再无前缘可续,她选择结束了这一眼就可望完一生的日子。
她这辈子成全了家族,成全了丈夫,唯独没有成全过她自己。
她常常让我想起于凤至,她们都没有得到过爱,却始终没有选择去恨。
没有挽留,也从未把爱说出口,毕竟人这一生,必须说清楚的话实在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