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情人节,都是“花钱证明我爱你”的时刻。你可以送金、送银、送花,但你可不敢就直接送盒金银花。
今年的情人节,和以往有些不同。在商家的眼里,单身人群变成了主角。
毕竟,全国单身人群在两年前就达到了2.2亿人。按照国金证券消费升级与娱乐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一份分析报告显示,单身人群已经占总人口15%。日益庞大的单身群体已经成为未来中国消费趋势变化的重要风向标。
商家正将更多的目光瞄准这些孤单的灵魂,因为他们能够更加爽快的支付。
得单身狗得天下
群体数量的增长,逐渐让单身人士成为消费的主力。
几年前,《经济学人》就曾观察到,中国主动选择单身的年轻人显著增加。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时间里面,中国单身的家庭数量增长了一倍,大约占全国总家庭数的14%,其数量比美国、英国和法国的单身家庭总数还多。
当然,不仅仅是中国,《大西洋月刊》去年12月撰文称,在过去的25年之中,美国青少年的恋爱比例也在下降。中国单身群体增加,或许可以从中得到一定的参考。在美国,恋爱比例下降有可能来源于另一个重大的变化:在富裕以及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中,父母对于青少年的教育与经济前景越发焦虑,这使得青少年的无监督空闲时间大幅下降。意思是,没时间没心思要学习还有一堆补习班,青少年谈恋爱的事,都成了闲事。
青少年们的早恋除了家长的管制需求,似乎无人问津。不过,成年单身人群不断增加,就是很严重的趋势问题了。2017年,美国的出生率已经连续第二年创下历史新低,并且预计美国妇女的子女数量将会从2.1降至1.76。
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较多,比如流媒体的发展、经济的压力、焦虑感上升、心理原因、约会应用程序、来自父母的压力、职业压力、肥胖等等,从共性上看,发达国家或地区往往存在单身率较高的倾向。比如荷兰、瑞典、日本等。
回到我们自己身上来。我们常在报端看到日本社会不愿意生育之类的话题,但这些发达国家持续出现的倾向,也正在我们身边发生。
不过,中国的独居者构成与西方国家差异较大。中国的单身人群包括很多离开农村老家到城市打工的农民工。但是,根据相关报告显示,新增单身群体更多的还是那些家境较好的年轻人。在中国30岁以下的人口当中,受教育程度越高、经济实力越好,就越有可能选择独居。
高收入高消费,半数月光单身汉
“自由和新财富”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家庭结构。
从国金证券消费升级与娱乐研究中心的调查来看,1985年到1995年出生的人年龄在23-33岁之间,其消费需求伴随着收入增长而逐步提升。在人口结构上,25-34岁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比16.6%,基本可以确立为现阶段国内消费的主力军。而作为单身群体,由于没有家庭压力和负担,他们的消费观念出现了极大的变化——悦己型消费、性价比追求和颜值经济,这些以前我们未曾听说的概念也由此出现。
正是由于没有家庭压力等因素,花钱够洒脱。在一二线城市,40%左右的单身青年“月光”,而在四、五线城市该比例高达76%。其中,大部分一线城市的单身青年月度可支配收入在8000-15000元,而从新一线城市往下,大部分单身青年的月度可支配收入仅2000-5000元。
也就是说,这个群体具有相当的“买买买”能力。
懒人经济杰出贡献者
这些花钱大手笔的单身人群都是什么人?
国金证券的报告给我们的答案是,六成为公司白领。白领自由时间受工作日限制,因此他们的消费特征里,懒人经济和花钱买方便较为突出。
这个群体的用户更愿意为便利买单,而不再是单纯为了便宜。因此,85-95年龄段人群在购物方式和渠道的选择上发生着根本性的变革。极具标志性的,当然属于外卖了。
由于单身人群在餐饮上普遍追求便利,他们成为推动外卖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单身人群只是偶尔做饭,与之相比,已婚人群做饭频率相对较高,通常一周三次以上。而单身群体由于在家做饭的积极性普较低,是外卖消费的主力军。
从美团点评公布的2018 外卖数据来看,2017 年,20-30 岁人群贡献了65%的订单量,外卖一人食消费成为主流。另外从订单时间段看,年轻白领工作时间普遍延长,加班呈常态,下午茶/夜宵正在形成新的消费习惯。
公开数据披露全国2322万加班族,2017年非正餐时段外卖订单占比进一步提高,午餐和晚餐正餐时间段订单占比由76%压缩至72%,下降4个百分点,其中早餐占比5%,上升2个点,夜宵占比10%,上升2个点。
而从新零售的角度来看,外卖配送团队不仅可以配送外卖,实际上可以补充任何线下购物场景的便利性,比如美团尝试接入的美团闪送,就是一个典型场景扩充。而单身群体由于对外卖的粘性已经形成,未来也最有可能成为率先尝试为其他品类“外卖”付费的人群。
四大消费动向
日渐成为消费主力的单身群体中,随着内部结构的变化,正在倒逼一些商业模式以及形态发生改变,国金证券认为,需要关注四大消费动向:
消费动向1:花钱买方便。单身群体的家庭规模变小,物品消费数量趋于下降,且工作压力之下可自由支配时间减少。因此,靠近社区、高品控的便利店是更适合单身群体的购物场景。2013-2017,便利店五年复合增速达到12.8%,远高于超市和百货业态。外卖是单身青年们的饮食首选。美团数据显示,2017年20~30岁人群贡献了65%的订单量。此外,非餐饮外卖的出现已经形成了到家配送行业一个小的新零售业态。社交媒体KOL的兴起解决了获取有效信息的问题。精细化运营的KOL受众群不一定很大,但粉丝转化为购买行为的转化率更高。
消费动向2:花钱为了悦己。用“好看的皮囊+有趣的灵魂”形容悦己型消费非常的贴切。化妆品作为首当其冲的悦己型消费品,当经济发展到一定体量后,将是表现最强劲的消费品类之一。旅游是身心均衡的重要消费领域。新一代消费者对于旅游的体验感要求更高。调研数据显示,电影院依旧是新一代年轻人的首选场所,且更看重电影内容的质量,高水平的电影仍有很好的票房反馈。对一些玩咖青年来说,电子烟也是一种比较新的玩具。虽然相关市场规模不大但增长很快。青年公寓是非常适合单身的居住场景,未来家居行业极有可能发展成为一个To B端的行业,而高颜值、多功能的懒人小家电的也将会非常具备市场前景。
消费动向3:花钱买寄托。2017年,国内80-90后养宠物人群占比超过70%,且单身居多。对于单身青年来说,宠物是“孩子”、“亲人”般的存在。未来游戏行业将向社交化方向发展,而电竞有望成为单身群体中的主流文化之一。随着95和00后的成长以及二次元文化在中国的迅猛发展,二次元将成为单身经济的重要增长引擎。偶像养成类综艺为年轻人提供了更为理性和经济的追星方式,也将推动付费视频渗透率的提升。
消费动向4:花钱买未来。85-95后整体受教育程度快速提升,致使企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国金证券消费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参加过职业教育的年轻人比例高达74%。虽然职业教育的渗透率已经较高,但人均投入的增长空间仍然很大,尤其是在非学历教育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