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018-01-22 任翊 丨 小爸妈读心术
去年暑假,期末考试前,一位家长带孩子来工作室咨询。孩子初三,还有一个月中考,却已经连续两天不去上学了,为此父母很是忧虑。在整个交流过程,孩子没有任何情绪,但是母亲着急的已经崩溃,可见,在考试这个问题上,已经不是孩子一个人的问题了。对于考试产生回避行为,还有情感隔离这种现象,母亲的这个考前焦虑也是不容小觑的。
每逢考试,每个学生都想考出一个好成绩,包括家长也希望是这样,所以总会产生一些焦虑,比方说,
马上就考试了,我的成绩还能不能提一提,我该怎么复习啊?
我是学渣,快考试了好多题还是似懂非懂,考不及格又得被爸妈骂了……
我是学霸,貌似都复习好了,但就是每次考试都不满意怎么办……
相关数据表明,在面临考试时,75%以上的学生会有考试焦虑,极少数属于高度考试焦虑,甚至达到回避、逃避参加考试的程度。
那么什么是考试焦虑呢?
考试焦虑,是人由于面临考试而产生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它是在应试情境的刺激下,受个人的认知,评价个性特点等影响,而产生的一种你对考试成败的担忧和情绪紧张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反应状态,会引发一系列异常现象,包括考前焦虑、临场焦虑等,比如说,很多人在中考或高考的考场上晕考,考试时心神不宁等,都是很突出的现象。
考试之前,考生意识到这个考试对自己具有某种潜在威胁的时候,就会产生焦虑的心理体验,表现出忧虑紧张不安,然后失望,行动刻板,记忆力受阻,思维发呆,并伴随一些生理变化,比如说血压升高,心跳加快,面色变白,还有一些,出汗,呼吸急促等现象。在大考前尤为明显。
对于考试,适度的紧张是不用担心的。心理紧张水平和活动效果其实是呈现“倒U”型的这种曲线关系,紧张水平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成绩,但适度的心理紧张可以使人对这个考试有一个激励的作用产生良好的活动效果。
孩子考试之后有没有比考试之前会容易出现焦虑,前者可能是孩子的学习成绩有好有差,后者基本是因为成绩一贯不是很好,缺乏信心所导致的,存在这两种焦虑的学生,应该对焦虑本身有一个正确的一个认识。
焦虑是人或动物对紧张情景的一种自然反应,不管是哪种焦虑心理研究的结果都已经证明适度的焦虑,于考试而言,是最能发挥自己的水平的,就像上文曲线图中呈现的样子,倒U型中间那个水平值可以让这个学生发挥自己最高的水平和能力;一点都不焦虑的同学,反而更容易大意失荆州,过度焦虑的同学只会对自己形成一种抑制的作用,容易产生从焦虑到抑郁。
要想有一个平稳的心态来迎接考试,考生就应拥有一个正确合理的应试动机。一般对考试感到过分紧张焦虑的人,往往是这么两类人:一类是明明自己有一定实力,却总是杞人忧天地担心着自己会考砸,对自己没有自信;另一类是平时的成绩表现平平或不太好,却希望在考试时来一个突飞猛进,创造一个“奇迹”。这两类人,由于心理负荷太重,结果反而连自己的正常水平都发挥不出来。
孩子的个体特征,自尊水平,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等,都是导致焦虑的影响因素,那有什么应对之法呢?
给孩子创造民主的家庭氛围,家长要善于给予关心关怀和理解。要经常赞扬孩子,能够谅解孩子的失误,并且帮助他分析这些失误产生的原因,尊重孩子的意见,同时参与一些亲子活动,能够有效降低避免孩子的考试焦虑。
虽然多鼓励能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但是如果孩子没有良好的学习技能和应试策略,时间久了,现实的成绩影响和打击对孩子来说影响是很大的。
在总体上来说,教给孩子如何学习,特别是如何准备考试,他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这个考试情景之下,更有效地规划他们的学习时间,然后更富有成效地进行信息的编码,组织,储存提取和清晰的交流,在这一方面,家长可以把自己原来的一些学习技能告诉孩子,然后可以一起去找更好的这种学习技能,从而提高孩子的这种处理学习任务的能力,然后来更好地应对考试。
家长作为过来人,经历过很多考试,包括现在在工作岗位上的一些职场的竞聘,能力的测试,这些也是家长在面临一些考试,现在我们作为职场也会有考试焦虑。对于孩子而言,他们的经验水平都达不到,家长认为孩子达到的水平,所以在这层面,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帮助孩子,提高他的这种学习技能和应试策略给予孩子更多的方式和方法,家长的陪伴,对于孩子来说降低焦虑是非常重要的。
改善情绪降低焦虑。在心理学上有两个方法,一个是放松训练,另一个是系统脱敏。
放松训练主要是在于改变考试焦虑者在考试期间的一些情绪反应。有时候深呼吸,比如说攥紧拳头,然后突然放开,肌肉的放松,还有一些想象放松,这些都可以用。
厌恶式体验的经典性情绪反应,系统脱敏一般都会,引导考生考前提前想象自己对考试情景焦虑的这种状况,然后不断脱敏,习惯状况,先想象一个我认为适应力比较轻的焦虑水平,然后通过深呼吸,把自己放在那种焦虑的水平里面,然后再去体验这种较高的这种焦虑环境,再去体验较高水平的焦虑,知道我们对于这种焦虑的脱敏无所谓了,已经适应了基本上就可以达到降低焦虑。
有很多家长为了帮孩子克服焦虑,会采用鼓励的方式,是以一些你考好了我给你奖品,作为承诺。这种方法本身带有误导。孩子学习是为了获取知识,而不是为了获得奖品,所以我们不提倡这种形式。但是如果非要奖励,而这个奖品要由孩子自己来提出,并且同时要告诉孩子,如果你想拥有这个东西,你就需要自己付出努力。
给孩子许下承诺一定要去履行,如果孩子真正达到之前的预期目标,家长要及时鼓励,将承诺付诸行动。如果家长没有履行这样一个承诺,或者说履行不及时,孩子长大以后就会表现出悲观沮丧的人格特点,所以家长对于承诺的这种履行是对于孩子对这个新世界充满希望和期待的根本。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现在有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考试的时候自己往往更焦虑。其实当孩子出现焦虑时,重要的是跟孩子一起去处理和面对,而不是家长本身也变得很焦虑,或者把这种焦虑全都丢回给孩子,这无助于孩子问题的解决,甚至会越来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