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的《奇葩说》辩题,家长群接龙拍马屁,要不要跟风?
其实了解我的朋友的人都知道,从小特别讨厌跟风,喜欢特立独行,喜欢挑战权威,觉得那样才酷,跟风太low,我才懒得干,上学期间敢于质疑老师,和老师辩论,工作期间和老板面红耳赤的争吵,,妥妥的正方,跟现场观众的大多数一样,这样才正义,觉得这样才正确,有时候也喜欢抬杠,朋友也会说这么喜欢杠。
但是转折就在当下,那个曾经鄙视的,不屑一顾的事,到了当妈这里,一切都变了。
作为有宝宝的中年老阿姨,相信大多数跟我一样处境的当妈的人都知道,在我们心中,老板是可以鄙视的,老公是可以拿来骂的,但是老师,绝对是我们最想亲近讨好的人。因为那个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在人家手里,孩子是我们的人质啊,人质在手,做家长的怎敢轻举妄动,虽然内心对老师还是非常的尊敬和理解,大部分的老师肯定都是好的,但是万一呢,万一因为我一点点没做好,孩子受委屈了怎么办,你说能怎么办呢。
要不要跟风夸奖老师,就像熊浩老师所说的不要把力气浪费在这种简单的事情上,微信上复制粘贴这么容易,当妈的怎么会犹豫?不知道日程很满吗,哪有时间思考。跟大家讲一下当妈的一天,早上起来跟打仗一样急吼吼的送孩子上学,然后精力满满工作一天,就为了争取不加班,然后脚踩风火轮风风火火去接娃放学。然后送到兴趣班,晚上陪娃玩一会,读会绘本,洗簌哄睡,真的累的头昏。
看了反方的论述,虽然很有道理很搞笑,但是我们大家不都是这样吗,明白再多的道理,也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跟风夸,的确不体面,有点low,不是啥光彩的事。
小鹿,孩子的事应该让孩子干,让他们自己面对,孩子才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家长瞎起什么劲。面对跟风夸反对,应该是错峰夸,花式创新的赞美。
毛东老师面对老师点头哈药,怕不体面,担心人设坍塌。
秋阳老师,让孩子自己做自己的前锋,做自己的坚硬保护壳,独自面对风雨。
我只想说这些都是未当妈时候的才会说的,当妈之后没什么道理可讲,我们只信封一条,就是一切为了孩子好,只要为了孩子好,家长真的什么事都愿意。就是那句“万一呢,万一能赢得老师的关注呢,”我们拼命的报各种兴趣班辅导班,也是那句,万一孩子有天分呢,耽误孩子怎么办,花了一生的钱买了又破又小的学区房,就为了万一呢,万一进了一个好学校真的影响了孩子一生呢。
臧洪飞老师这期的三辩发言确实有感动到我,这是一个真的当过父母的真情实感的流露,当看着这个世界上最矮小的战士离了歪斜走进那个大门的时候,真的很戳中泪点,当孩子第
一次走进幼儿园,父母是会忐忑的,孩子哭怎么办,尿裤子怎么办,他要独自面对这些,而那里唯一的成年人就是老师,而家长群就是我们唯一了解自家孩子的窗口,只是跟风吹捧,这么没有技术含量的操作,又不是让我们抓狂抽风。还有不愿意的。只是叫你夸两句,又没有让你管人家叫爹。
当了父母,我们就是会低到尘埃里,为了孩子倾尽所有,反方说只有孩子能为自己负责,但是作为父母,我们真的忍不住要去啰嗦,要去帮助。要去付出。
尤其今年疫情,孩子在家待了大半年,相信大部分老母亲在孩子开学那一刻,都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傅首尔老师那句,真想给老师跪下了。作为中年妇女,真是真情实感,这个我们对之爱之深的神兽,在家折腾的你真的是要疯了。而我们只面对一个最多2个,而老师面对的是一个班60个神兽,确实是夸奖老师,我们绝不要吝惜。
其中一个观点,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见面互相吹捧,见了同事,你说今天气色真不错,见了老板,你说老板的决定最正确,见了朋友,你说,哇好久不见,又瘦了吧。怎么到孩子这,你要搞特殊对待了,你突然要改变,不能跟风了呢,只是叫你夸几句,怎么啦怎么啦。
还有熊浩老师,追了这么多期奇葩说,这次辩的最精彩。孤云里的鹤,生活中很多小事,不是较劲,是迈过它。鲁迅先生有句话,叫很多人咀嚼小小的悲欢,忘记整个世界,遇到琐碎的时候各位,怎么简单怎么来。省出更多的时间去处理更重要的事,比如多给孩子读一本书,陪她多做一会游戏。与其思考这样的事,不如花更多的精力陪伴和提升自己。
正如最后正方获胜,我觉得正是爱战胜了道理。无论正方看起来多卑微,多不体面。然而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天平这边是孩子,另一边我们什么都愿意付出。
由此我想到了奇葩说每次辩题看似琐碎,不值一提,但是我们普通人确实是容易在这些小事上纠结,比如上一期的下班后,该不该回复工作信息。其实类似这些,我们都可以用熊浩老师的话来提醒自己,这个世界很广阔,我们要跳出来,不要在这些小事上转圈圈。提升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