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八年的这个寒假你最想见谁?
一、你问问四年前的我,我没心没肺地告诉你:"我最想见我的朋友们了。"
二十三岁的我问了问十九岁的我,二零一四年的寒假你最想见谁?十九岁的我回答到:"当然是好久不见的高中同学啦,我可想她们了。"
大多数的人生必定经历几次分崩离析,小升初,初升高,高升大。年少的我们根本无法察觉离别背后的秘密,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离别感最大的当属高考。那不仅是一场考试,那也是全班最后一次全体到场;那不仅是一场考试,也是你从故乡迈向省城需换取的通行证;那不仅是一场考试,更意味着老同学最后的告别和对新同学的期待…所以大一的上学期我极其想念我的高中朋友,犹记得当初入学时与父母一起跟着学长学姐找宿舍的情景,带着高三生的土气和稚嫩就跟刘奶奶进大观园一样内心不停地感叹:"原来大学这么大啊,大学里竟然还有个好大的湖啊,这个科技楼怎么这么高啊,哇这个宿舍楼也是刚刚才装修过,环境也太好了吧…内心一直哇,哇,哇。"后来跟舍友的第一次尴尬的会面,跟全系同学第一次大庭广众的自我介绍,再到跟全班同学第一次一起军训,上课…白天的我畅游在大学的校园里,跟周围的同学用普通话聊天学习;晚上的我就抱着手机QQ不停地用家乡话跟高中同学互相分享自己的大学体会,说的最多的还是:"喂,我们寒假一定要聚一聚啊,快想死你了。"就这样,那一年2013届的我们从同一个故乡同一个高中走向全国不同的地方,远至黑龙江近至省内,真的是天南海北都有我的朋友。我们用QQ空间不停地更新我们的状态,我们私下创建讨论组商定寒假见面日期,我们用电话问候彼此的近况…那一年初出故乡的我比起家人,更牵挂我的故乡伙伴们;也是那一年的寒假,我收到了从黑龙江买的黑木耳,从西安回民街买的石头饼,从无锡惠山那买的小泥人。我们互相分享着大学新奇趣事,一边说着相思之苦,还特地回母校去看了看。
后来大学里的寒暑假好像都没有第一次那么隆重那么令人心动,有的因为习惯大学生活,有的因为渴望锻炼在外兼职,有的因为时间太久疏于联系…总之悸动,激动都属于刚上大学的那个寒假。
二、现如今我问我的学生们,多数的回答都是"爸爸和妈妈"
二零一七年的我,大学毕业了。目前在一个乡村中学做一名初一英语老师,刚来的时候懵懂无知对学生一概不了解。后来教导主任找我简单地了解了下,也跟班主任沟通几次后我才知道原来这些学生大多都是留守儿童,身边只有长辈照顾。这个学校是寄宿学校,因为在乡村所以初一到初三一共才六个班。这里的孩子的家庭背景虽各异,但无非都是些父母集体外出打工留下孩子和老人,还有些单亲家庭,甚至有的是孤儿…每天上课,望着这一群跟我妹年纪一样大的孩子们,大冬天的有的男同学校服裤底下都不穿秋裤的,大雪天只穿运动鞋的,有的女生直接用冷水洗头…心都纠在一起…可是我知道如果他们父母还有选择的话一定不会扔下他们的孩子吧。可都是心头肉啊…
距离期末考试前几天把几个孩子带到办公室帮他们背背单词短语时跟他们聊了几句,我就问:"你们过年都有压岁钱么?",他们闹哄哄地回答说:"有,就是不多。"我又问:"那你们寒假都做什么啊?""就玩啊。"他们瞬间就回答我了,最后我又问一句:"那你们这个寒假最想见谁?"有个不着调地直接回答说:"就他啊"(指了指那同学)然后大伙就笑了,后来让他们回去后,有几个同学看到我悄悄地告诉我:"——老师,其实我告诉你我最想见我爸爸;——老师,我最想见我妈妈——爸爸妈妈我都想见…"不知道为何,看着他们稚嫩的面庞和沾满灰尘的校服时,我的眼眶有些湿润…
父母因生活远走,孩子因爱想念,长辈因亲情留守,教师因信念扎根…
" ——喔,你问我二零一八年的寒假最想见谁啊?"
"——我最想见我那迟迟不出现的未来男朋友(搞笑脸)"
"——好吧,我最想见我的家人还有依然留在我生命中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