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心理不平衡的法则

——《悦享听·财务自由之路》87

我们接下来看一下人际关系中的反弹法则,什么意思呢?就是当我们在帮助别人时,其实就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这里谈的实际上是一种付出的心态。但你会发现生活中的很多人把生活看做是赌博的老虎机,只想下最小的注,然后赢最多的钱,也就是付出最小的努力得到最大的回报,包括跟人打交道的时候也抱着这样的心态。

在我早期创业的时候,因为要建立一个营销企业需要建立一个团队。但是发展过程中会非常困难:一方面,由于进入生意之前性格极端内向、不善于和别人交流,另外更重要的是:那个时候的关注点是别人能够替我做什么,而不是我能够帮助别人得到什么,所以只关注自己的需求,这样肯定是很难去发展的。

随着在耶格系统的学习,慢慢地自己的想法和理念开始转变,开始去关注别人的需要、去发现别人的价值,也开始了解到人际关系的法则:人际关系就跟银行的存取款一样,如果我们在银行能够取到很多钱,那只能说明我们曾经不断地存进去很多钱。

而在人际关系中很多人跟我当年一样:只想取,不想往里存,也就是只想得到不想给予,这样是很难去建立起信任的和有影响力的人际关系的。

当我们开始全身心地注重“自己能给予什么”而不是“得到什么”的时候,人际关系就好起来了,生活也变得非常有意义了——当我们把付出定为自己的目标的时候,从别人那儿得到的要比自己能够给予的要多的多了。

在给予别人上有三种角色:

第一个是接受者,就是只接受不付出的人。很多人满眼都是自己的需要,很少能有意地帮助别人去做一些事情。这样的人就是接受者——他们只关心自己能得到什么而且从来不知满足;

第二类角色叫交换者:接受以后再去付出。有些人注重两不相欠,他们乐意给予,但动机绝不是去帮助别人:他们把人际往来看成是一种交换,他们愿意给与常常是因为觉得自己亏欠了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想把事情扯平;

第三种角色叫投资者,他是先付出后接受。他更注重的是别人的需要,会主动地付出,如果有回报就会接受。他们相信成功是源于帮助人、关心人和激发人,他们渴望自己接触到的每个人、每件事都会更好,他们明白要达成这个目标最好的办法就是主动付出。

我们说当我们帮助别人时其实就是帮助自己,原因就是不论什么时候我们去给予别人,总会得到某种回报。

比如说经济上的价值。当我们付出希望得到回报的时候,我们想的往往都是物质上的利益。有的时候呢,你助人会得到一些金钱上的回报,但是只是收获的一种形式。

还有什么呢?

你有没有帮助别人不留名的经历?如果有你就会明白:你得到的不是有形的回报,而是情感和精神上的享受。只要做了符合你价值观的事儿你就会受益,有成就感和满足感;

另外也是对我们性格的一种塑造。我们付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重塑性格,每一次你通过付出来克服自己不舍得的心理,因为往往我们付出多的时候会感到心理不平衡;但是当我们克服了这种心理,就会让自己不那么自私,每次你帮助别人并没有得到立刻的回报你就会更有耐心,这样一来性格就可以重新塑造了。

所以从本质上说:如果你播种就会有收获,收获什么要看你种下什么种子——播种还总是得在收获之前。

人际关系上情形是一样的。从本质上来讲,播种和收获都需要时间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