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个人领域的成功:从依赖到独立
第三章 习惯一: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最令人鼓舞的事实,莫过于人类确实能主动努力以提升生命价值。
凭借自我意识,我们可以客观检讨我们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也就是我们的“自我思维”。所有正确有益的观念都必须以这种“自我思维”为基础,它影响我们的行为态度以及如何看待别人,可说是一张属于个人的人性本质地图。
社会之境
三种定论:基因决定论、心理决定论、环境决定论。
刺激和回应之间选择的自由
选择的自由包括人类特有的四种天赋。除自我意识外,我们还拥有“想象力”,即超越当前现实而在头脑中进行创造的能力;“良知”,即明辨是非,坚持行为原则,判断思想、言行正确与否的能力;“独立意志”,即基于自我意识、不受外力影响而自行其是的能力。
“积极主动”的定义
积极主动不仅指行事的态度,还意味着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复杂。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的抉择,而不是外在的环境,人类应该有营造有利的外在环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责任感,从构词法来说是能够回应的意思,即选择回应的能力。所有积极主动的人都深谙其道,不会把自己的行为归咎于环境、外界条件或他人的影响。
弗兰克尔曾指出人生有三种主要的价值观:一是经济价值观,来自自身经历;二是创造价值观,源于个人独创;三是态度价值观,即面临绝症等困境时的回应。
采取主动
人类不仅能针对特定环境选择回应方式,更能主动创造有利环境,要让人们充分认识到自己有责任创造条件。
变被动为主动
采取主动是实现人生产能与产出平衡的必要条件。积极行动不同于积极思考。真正的现实是,我们由能力以积极态度应对现状和未来,逃避这一现实,就只能被动地让环境和条件决定一切。
关注圈与影像圈
积极主动地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像圈不断扩大、扩张和成长。
直接控制、间接控制和无法控制
面对的问题可以分为三类:可直接控制的、可间接控制的和无法控制的。对于这三类问题,积极主动地人都是由影像圈着手,加以解决。
可直接控制的问题:可以通过培养正确习惯来解决。
可间接控制的问题:可以通过改进施加影响的方法来解决。
无法控制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改变面部曲线,以微笑、真诚与平和来接受现实。
扩大影像圈
在对环境选择回应方式的同时,我们对环境的影响力也得到增强。
“如果”和“我可以”
积极的做法应该是“由内而外”地改变,即先改变个人行为,让自己变得更充实,更具创造力,然后再去施加影响,改变环境。
真正有效的策略是从自身能控制的方面着手,也就是先改进自己的缺失,努力成为模范妻子或丈夫,给予对方无条件的爱与支持。
硬币的另一面—应对错误的选择
对待错误的积极态度应是马上承认,改正并从中吸取教育,这样才能真正反败为胜。
做出承诺,信守诺言
真正掌控人生的途径:一是做出承诺,并信守承诺;二是确立目标,并付诸实施。
做出承诺与信守诺言正是培养高效能习惯的根本力量。知识、技巧和意愿都位于影响圈内,改善其中任何一项都会改善三者之间的平衡,三者的交集越大,说明我们对于习惯及其原则的修养越完善,就越能够以崇高的品德实现平衡而高效能的生活。
积极主动:为期30天的试验
各位不妨用30天的时间亲身实践积极主动地原则,再观其结果。这期间请把全部精力投放到影响圈内,从各种小事开始,许下承诺并予以兑现。
我们要对独立意志的天赋善加利用,对自己的效能和幸福负责,对身边的环境负责,这是后面每一个习惯的基础。
第四章 习惯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第五章 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