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各位电商爸爸,让我们在每年的这一天忘记单身,专心感受贫穷!

冲动背后的消费心理学

双十一自09年开台,单日成交1亿!

13年350亿!

15年912亿!

16年1207亿!

而今年17年更是达到了1682亿!

简简单单的几个数字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时代的密码。

它是互联网电商的高度抽象,也是商业文化的巅峰之作。

直至今日,“双十一”在民众集体无意识+商人有意识中被塑造成一种新图腾。

2017年双十一以马云的“功守道”为传播核心,你已经分不清哪是商业,哪是文化了。

回思9年来的双十一,你隐约能触摸到21世纪脉博的跳动,也能感觉到无形之手在后面推动。

任何一种现象级传播的背后,都是因为刺激触碰到无数人的内心G点,马云这个外星人的背后,除了5亿女人在为他摇旗呐喊外,还有4个心理学魔鬼在助力。


魔 鬼 1

冲动心理

冲动消费:是指顾客在外界因素促发下所进行的事先没有计划或者意识的购买行为。

消费者容易被“仅此一天”的响亮口号所鼓动,认为错过这一天自己就亏了,于是在看到某些廉价而评价高的商品时就容易出现冲动的心理,产生冲动消费的行为。


魔 鬼 2

从众心理

从众:通过向社会压力让步使自己的认知和行为符合群体的、社会的标准和规范。

盲目从众的心理是每年双11取得巨大交易额的催化剂。双11原有消费群体的购物需求创生了后续消费者的不理性需求。


魔 鬼3

感性心理

感性消费: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服务的目的在于通过消费而满足某种心理倾向。

双十一带来的不仅是低廉的价格,更重要的是可以给消费者带来心理与精神的享受,更通俗的说是6秒钟的快乐。消费者清空自己购物车的行为,实质上是一种心愿的满足与压力的释放。


魔 鬼4

求廉心理

求廉动机(心理):是指追求商品以价廉实用为主要目标的购买动机。

一、无论是多么复杂的优惠模式,双十一在价格上还是低于日常价格,即使消费者心理明白价格的“水分”,但是担心自己吃亏,便容易受低价诱惑冲动购买。

二、求廉心理会导致错误的价格感受。消费者心理商品的原价是商品的价值,对价格的感受更多来自与商品的相对价值。正是与原价相差过大的折扣价,让消费者落入购物节的营销的陷阱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