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意预防疾病
夏至之后天气炎热、雨水增多,空气湿度大,我们常常会有身处蒸箱的感觉,身体往往疲乏而粘腻。在这个时候,未冷藏的饭菜及切开的瓜果容易腐烂变质、蚊虫繁殖迅速、肠道传播的病菌也容易滋生,急性胃肠道疾病的患者明显增多,所以在这个时期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剩饭菜、尽量少吃生冷食物,防止传染性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2.注意饮食
夏至阳盛,暑湿困阻,多数人会食欲不振、身体困重,因此夏至之后饮食要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为目的,适当多吃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物。绿叶菜和瓜果类等水分多的蔬菜水果都是不错的选择,如茼蒿、芥兰、菊花菜、苦瓜、丝瓜、黄瓜等,都是很好的消暑食物,另外,要避免食物过咸、过甜。
我们民间一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夏季吃姜不仅能够健脾开胃、化湿止呕,还可以防止夏季过食生冷以后造成的胃满、胃痛,食用生姜有利于平衡夏季体内的阴气,也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注意运动与休息
夏至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节,阳气在夏至日这一天强盛到极点,夏至过后,盛极必衰,阳极阴生,阴气也从这一天开始滋长。所以这时的生活起居一方面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另一方面又要适应阴气始生于下的变化,以保证阴气的顺利上升。由于夏至炎热,人体出汗多,汗孔张大、腠理开泄,容易受到风寒湿邪的侵袭;同时夏至已经伏阴在内,所以乘凉、冷饮、吹空调都要适当;要注意预防中暑、避免长时间日晒;锻炼也应选在早晚进行,而且不宜过分剧烈;要使用温水沐浴,不仅可以使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还可以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抵抗力。
4.保持心情愉悦
需要注意的是,夏至之后,随着气温的升高,我们往往容易出现不明原因的心烦意乱、脾气暴躁的情况,从而发生许多精神方面的不良影响。这种情况带有明显的季节特点,与夏季属火,五脏对应心有关,所以夏至之后要注重养心,要适当的增加静坐冥想的时间,同时要注重自我的精神调节,做到“心静自然凉”,保持心平气和,不暴怒,不过度劳累。《养生论》有云:“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讲的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