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讲讲到的【见感思行】卡片,提升你的思考质量,让你的文章有足够的内容。
这一讲我们来看看如何将你的内容更好的呈现在读者面前。
先来看看在欢喜老师写作第二课里,我都学到了什么?
要让文章有序的呈现在读者面前,总结起来有两点:
1.口语化写作
2.三段式写作模型
一、口语化写作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口语化写作。
就是你写作时要想着有一个对象,你要给他说清楚一件事情。
之前一直感觉自己的文章太过口语化了,让人读起来感觉不够专业。欢喜老师反到鼓励口语化,这让我感觉听意外的。
而口语化具体操作就是线性表达,也就是第一件事是什么?第二件事是什么?有逻辑的线性表达出来。并且有起点,有终点。
自己好像就是这么做的,但总感觉自己的文章水平不够,那差在哪呢?
看了这节课后面的内容,自己似乎找到了答案。
咱首先说说文章的起点吧。
乍一看,这有什么好讲的,不就是文章的开头。
我们写文章一般是从自己文章的角度出发,想想如何有一个好的开头,可以把自己的观点引出。
而这节课是让我们从读者的角度出发,让读者和自己达成一种共识,你的内容才更容易得到读者的认同。
例如,【我们都知道哈,黑泽明是电影界的莎士比亚】。肯定会有人不知道黑泽明,但你这样一说,大家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黑泽明在电影界是很厉害的人物。
那么,你后面的有关黑泽明的论述就更容易推进。
不然,你上来就愣头愣脑的说黑泽明,不知道的读者可能会在看完你的文章之后才会知道黑泽明是怎样的人物,但他不一定会看完你的文章。
但当你有了这样的开头,读者就会带着这样的共识来了解黑泽明。而且这样的开头,会让不知道黑泽明的人更有兴趣看完你的文章。
所以,“达成共识”这样的开头,会让你和读者之间在一开始就形成一种链接。
好的开头有了,这样平铺直述的线性表达,显得太过平淡。所以,我们要给自己的文章增加点层次感。
怎样形成层次呢?落差
你想在文章中表达一个怎样的观点,那么,先找一个和你观点相悖的,但被大众认可的流行观点。
例如,课程中提到的“时间管理”这个命题。
现下的生活节奏变快,人们越来越感觉自己的时间不够用。大家都希望自己能更高效的利用自己的时间,以产生更高的价值。
所以,很多“时间管理”的课程应运而生。
但我们是人,不是机器人。有几个人能自律到完全按照自己制定的时间表去工作和学习。
接着作者提出了“能量管理”这个概念 ,这就引发了读者的兴趣,跟随你一起了解“能量管理”的奥妙。
虽然说,文章的内容是最重要的。但我们要像一个导游一样,把读者领进自己的文章中。这样自己和读者才能都受益。
如果能让读者在自己的文章中神游,享受其中,那是多么美妙的时刻。
二、三段式写作模型
1.开篇
对于开篇将的几点和上面的内容差不多,无非是引发读者好奇心、形成反差观点。
不过,这里提到的“痛点”,要说一下。
这里的“痛点”就是你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就是大家亟待解决的问题,你要给大家一个解决方案。
其他的都是插曲,是技巧。解决大家的痛点才是你整篇文章的那盘硬菜。
2.三段式
山重水复的亮出自己的观点后,接下来就是给大家讲明白自己的观点。
而课程里作者提出的三段式:
第一段:故事+观点;
第二段:故事+观点;
第三段:故事+观点。
我猜测作者的意思是,喜欢听故事是人类的天性。通过故事和观点的融合,可以让你的观点更利于读者的理解和接受。
最好,每一段都有自己的小标题。
3.结尾
最后是金句结尾,让人回味。
其实写文章还真和吃饭相似。如果吃席时,一上来就是硬菜会把人吓着的,饭前饭后来点水果、甜点、汤汤水水的,给人一种舒缓的、循序渐进的感觉。但如果只有汤汤水水的,会让人有种没吃饱或失落感,等来等去却什么也没等到。
愿你我的文章都可以变成一桌好菜,让人慢慢品,细细品味!
作者:张艳红,愿我的文章能让你有所收获,伴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