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内向要不要改?正确对待你的内向孩子,别让过节变成“渡劫”

一到过节,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孩子自然就成了焦点。唱个歌跳个舞,和大家一起聊聊天,性格外向的孩子,可以得心应手地面对这一切。性格内向的就没那么容易了,他们发自内心的抗拒,就成了大人口中的扭捏和小家子气。

经常在网上看见父母求助,怎样让性格内向的孩子变得外向。内向,似乎成了一种性格缺陷,家长绞尽脑汁想让孩子内向的孩子改变。但效果却总是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因为内向并不是缺陷,人们对内向了解得太少。企图改变自己不了解的事情,就是自讨苦吃。

孩子内向要不要改?正确对待你的内向孩子,别让过节变成“渡劫”

内向和外向的由来

美国心理学博士马蒂·奥尔森·兰尼在《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里指出,内向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气质,它是由基因构成决定的。气质并不是人格,是一系列特质的集合体,这些特质决定了人在面对特定环境时的反应和行为模式,这种模式往往伴随人的一生。

内向和外向的划分没有明确的界限。就好比一条连续的气质线,纯粹内向和纯粹外向的人,就在线的两端,大多数人都在线中间的某个位置。因为没有明确的界限,一个人也可能同时具有内向和外向两种特性。

说了这么久的内向和外向,这两者到底有哪些区别呢?

内向和外向的主要差别在于获取、消耗和保存能量的方式。内向的人,从内心吸收能量,通过跟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知觉的沟通,保持活力和身心平衡。外部的刺激,过于喧嚣的环境和谈话会消耗能量,让内向的人精疲力尽。

孩子内向要不要改?正确对待你的内向孩子,别让过节变成“渡劫”

外向的人则更好相反,他们从外部环境获取能量,过度安静和独处会让他们消耗能量。

内向的孩子在大人眼里可能略显“孤僻”,不合群。他们更愿意自己玩耍,更愿意倾听,而不是滔滔不绝地表达。过年举家团圆时,内向孩子会显得格格不入,他们看起来很疲惫,也不会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这导致很多家长觉得孩子让自己“脸上无光”,甚至会因此嘲笑奚落孩子,让孩子在消耗能量的场合更加不自在。

回到开始的问题上,要不要想办法让性格内向的孩子变得外向,更快的融入环境呢?

内向需要改变吗?

在现代社会,外向的人似乎更混得开,他们总是能游刃有余地应对不同的人,永远都是活力四射。相比之下,内向的人就低调得多了,尽管他们经常会提出一些有深度的想法,但大部分时间他们都是默默无闻。

孩子内向要不要改?正确对待你的内向孩子,别让过节变成“渡劫”

社会对外向的人更友好,为了让孩子更好适应社会,很多家长就想让孩子变成外向的人,强迫孩子去社交,去公共场合表现自己。家长的苦心值得体谅,但强制让孩子改变,会让孩子更加痛苦。

有人习惯用左手,有人习惯用右手,强制内向的人改变,就好比强迫人用不习惯的手去做事一样。也许会有暂时性地成效,却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即使谈笑风生,也可能是在强颜欢笑。

很多人会把内向等同于羞怯,这是对内向的误解。羞怯是每个人都可能会有的情绪,并不是内向人的专利。

羞怯和内向是有根本区别的。羞怯的孩子有焦虑情绪,他们想跟人交流,但觉得自己不受欢迎,他们害怕跟人打交道,是因为预期会失败。而内向的孩子,是不愿意去社交,因为他们不喜欢,而不是觉得自己不被接受。

如果你的内向孩子有羞怯的情绪,你需要帮孩子克服的是羞怯,让孩子增强自信,消除恐惧,而不是让孩子变得外向。

孩子内向要不要改?正确对待你的内向孩子,别让过节变成“渡劫”

让内向孩子更自在,需要家长的努力

亲子教育图书作者麦克·安德森和兰斯·伍布斯曾经说过,对世界而言,你可能只是一个人;但是对有些人来说,你就是整个世界。

对这个纷纷复杂的世界来说,你无足轻重,但对孩子来说,你就是全世界,特别是对内向的孩子来说。他面对的世界对他们并没有那么友好,他们要面对世人的不理解,甚至无端的奚落,而父母就是他的世界。让内向孩子的孩子生活地更自在,需要家长做出努力。

  • 跟孩子建立相互依赖的关系

关于孩子的抚养有个奇怪的现象:孩子只有和父母建立深厚的情感依赖,才能长出翅膀变得独立。依赖和独立,看起来对立的两种倾向,却会让孩子具备成熟关系的能力,也就是相互依赖。

兰妮博士认为,跟孩子建立亲密的情感联系,家长要做四点:让孩子知道你在身边;给孩子一个安全的港湾;教孩子如何联系和退出联系;给孩子一个“便携”但稳固的基础。

教孩子联系和退出联系:联系,是跟孩子沟通时保持目光接触、谈话等互动。退出联系,则是允许孩子保持独立的空间,比如转移视线,保持沉默,离开等。

给孩子“便携”但稳固的基础:通过跟孩子玩耍、聊天等陪伴的经历,帮孩子创造出他的“内在守护者”,培养孩子的自信,也就是通常说的安全感。这都是孩子外出适应世界的内在基础。

孩子内向要不要改?正确对待你的内向孩子,别让过节变成“渡劫”

跟孩子建立相互依赖的关系,让孩子有信任依赖的人,能融化孩子在面对新环境时产生的抗拒感,让孩子既信任他人,又有自我安全感。

  • 理解你的内向孩子,帮他表达内心的感受

感受是人和外部世界交往的向导。内向的孩子,不太擅长表达情感和感受,这就需要家长帮孩子关注并表达内心的感受,让孩子能更好地跟世界联系。

在《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里,兰妮博士介绍“反应性倾听”作为帮内向孩子学习表达和注重自身感受的工具。反应性倾听,是倾听孩子描述自己的感受,然后像镜子一样反射,即复述他的感受,帮助孩子看清楚自己的感受。

首先,表示出包容和尊重,告诉孩子什么感受都可以说。在这个过程中,密切关注孩子说的内容,不要打断孩子,让他尽情表达。

然后,用中立的反应表示对孩子感受的认可。设身处地思考孩子的话和感受,指出感受的名称。

最后,承认孩子的需要和愿望。只有认可孩子的感受,孩子清楚了自己的感受,才可能解决问题。

通过不断重复“反应性倾听”,孩子就能越来越清楚自己的感受,也能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孩子内向要不要改?正确对待你的内向孩子,别让过节变成“渡劫”

孩子有了足够的安全感,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就能应对很多复杂的状况。比如,过年过节经常出现的起哄式表演,让孩子唱个歌跳个舞。内向的孩子,具备了足够的安全感和表达能力之后,就不会像做了错事一样逃离,有羞怯的情绪。不管是拒绝还是接受,孩子都可以勇敢表达,让过节不再是渡劫。

作为家长,与其强迫孩子去改变,用不擅长的方式面对这个世界,倒不如引导孩子更好地利用自身质,用擅长的气质处理问题。

我们无法改变世界对内向者的偏见,但别忘了,你就是孩子的整个世界,你有能力让孩子更自在地生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荐 语 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让人们的生存环境不再局限于彼此很熟的邻里、乡村关系中,更多的匿名业务和社会关系疯...
    我不是右手阅读 3,602评论 0 0
  • 荐 语 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让人们的生存环境不再局限于彼此很熟的邻里、乡村关系中,更多的匿名业务和社会关系疯...
    晨峰_02c6阅读 3,502评论 0 3
  • 2018年第5本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 荐 ...
    周国会阅读 11,452评论 0 8
  • 人有煩惱, 就是因為記性太好, 不該記的也抱著不放, 背負太多,反而難以前進。 大千世界,人無完人, 看看別人的錯...
    李春元开元谆语阅读 3,173评论 0 7
  • 记忆中的童年,家还在上海郊区的乡村里。 也是这样炙热的夏天,知了“喳喳”地叫着,家门前有条小径直通自留地,...
    闲逸散人阅读 1,573评论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