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班主任在看待事情的时候,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这就造成了很多的偏差,不正确。
今天听街道的思政课讲座,当看到一个视频时,我控制不住流下了眼泪。一个男孩在完成老师布置的朗读作业,用手机录音。第一遍读音不准,出错,第二遍读的疙里疙瘩,一遍又一遍,录了好几遍之后,还是不能流畅读下来,他哭了,多么希望爸爸或者妈妈在身边,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一个暖心的安慰。爸爸和妈妈都不在家,他崩溃地放声大哭,所有的委屈在这一刻都喷涌了出来。他非常努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可是无奈能力有限做不好。这能怪他吗?可是我们很多时候不但不理解,还要责怪他,认为学习态度不好,并没有真正了解过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需要周围人的帮助,特别是老师的帮助。如果老师改变态度,尽管学习依然不好,那又怎样?孩子是健康快乐的。
好在这个孩子哭完以后,开始一遍一遍朗读、录音,最终完成了作业。看到此处时,眼泪不自觉流下来了。这是一个努力的孩子,这是一个无助的孩子,我们没有办法去提升他的学习成绩,我们可以用行动去温暖他。
我以为孩子不努力,我以为这个孩子很懒,都是“我以为”,不了解真相就不要盲目下定论。我以为家长是甩手掌柜,我以为他们放任自流……所有的“我以为”都建立在我们自己的角度。换个角度,多点理解,用心陪伴,一定会开出他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