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字写的极好,反正在我的记忆里,是很带样的。小时候每逢春节,父亲就会自己写一些小对联,就是可以贴在鸡窝或者是财神爷旁边的小对联。贴在大门口的对联是一定要花钱买的,除非真的写得非常好。
小时候的我,也在父亲的影响下,写过几次,包括哥哥姐姐也是写过的,但终究都只是新鲜一阵子,没有好好的继续做练习。前些年,有个亲戚的外孙去参加市里的书法比赛,我知道后很是羡慕,羡慕这个小孩子能有耐心写得一手好字。一个孩子要是能踏实下来练字,即使不成书法大家,通过写字磨炼了心性,对他也是极好的。
父亲只是初中毕业,字却写得那么好,想来跟他上学的严谨态度有关,他很珍惜他的上学机会,所以在学校也会很认真对待那些作业。在那个贫瘠的年代,能有学上就已经是福气和运气了。
兄弟姐妹中,大哥的字写的也很好,他没事的时候就会拿笔练字,久而久之,就写得一手很好看的钢笔字。姐姐的字写得不好看,但是很工整和清晰,不像我写得龙飞凤舞,乱七八糟,只有我自己能看得懂。有时候时间久了,自己也会不记得自己写得是什么了。
小时候写字,总是小心翼翼。父亲说我写的字太小气,像蝇子翅膀,就是写得太小的意思。长大以后写字,字不再那么小,但更像蝇子翅膀,总像要飞一样,不是缺个偏旁,就是俩字合成了一个字。是的,我写字总是很快,跟不上大脑思想的速度,于是总会把两个字合成一个字来写。这样的写字习惯,也只有我自己能看懂吧。
电脑和手机不普及的年代,写字还是很多的,写日记,写信,都需要写字,即使不会写得太好,也不会写得太差。但是现在每天基本上都是无纸化的操作,遇到不会写的字,用拼音,用笔画,或者百度用语音,甚至在社群问学友,都能轻易找到答案。在这样的快捷操作下,手写字的功能就慢慢退化了。
在半年之前,曾下决心练字。因为每天要做学习导图,看到同学的字写得那么好,自己也心痒痒,也开始练习。坚持了一两个月的时间后,字也逐渐有模有样。但后来一忙起来,练字就又变成了前尘往事。
直到今天提笔,落笔下纸,看到自己写出那么丑陋的字,才惊觉自己的字写得有多么差。但是,硬着头皮也要继续往下写,要是等字练好了,再来写信。估计等信人要等到花儿都谢了。
爱人其实写得一手好字,他曾经是书法老师,他的父亲曾经是有名的书法家,家里至今还留着老人练字的很多笔墨纸砚。那些散发着墨香的毛笔和宣纸,证明着一个曾经热爱书法老人的存在。但斯人已逝,再也没有人能传承他的衣钵,能继续他的爱好,能把他那些没有写完的字继续写下去,能把他没有出版的书继续发行出来。他在,那些字是有生命的,他不在,那些字就失去了生机。
中国的书法博大精深,那些书法大家们留下了一幅幅墨宝,让我们感受到字的神奇。一个普通的方块字,因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一个人的人生经历,能幻化出那么多的精神内涵。每一幅让世人惊叹的书法墨宝背后,其实传承的都是做人的道理。
王羲之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玡王氏,七岁就擅长书法。传说晋帝当时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
没有千锤百炼,怎能有这样的技艺和力度。
我们往往羡慕他人的美好,却看不到人家背后下的功夫。为了学好书法,王羲之会跋山涉水,学习历代碑刻,仔细观研,得此才能累计大量先代书法名家字体精髓。王羲之即使在家中,院子,大门边甚至连厕所的外面,都摆好笔墨,以备每想到一个结构好的字,就马上写到纸上。王羲之在练字时,神情俊严,凝眉苦思,以至废寝忘食。
试想,如果我们做任何事都能下此功夫,能练习到这种程度,怎会没有结果。
所以,面对自己写下的潦草的字,要检讨的就是人生态度了。如果真的想学好,办法一定会困难多。
是热爱不够,是信心不足,还是没有毅力,其实就是没有感觉到这件事对自己的人生有多重要。究其原因就是人生态度。
假如字只是写给自己看,那就随意,但写给自己看的字,如果更好看些,更赏心悦目些,岂不更好呢?人生态度是过好人生的关键,没有好的人生态度,做任何事都不会用心,也不能很好坚持到最后。
都说字如其人,但写得一手好字的人,未必品性就是最好的。比如我的大哥,那个以前坚持练字,写得一手好字的大哥,现在的生活并不是那么如意。如果他做事的时候,能静下心,摒弃那些花花绿绿的诱惑,能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现在的生活也不会过得那么窘迫。
假如他在过往的这些年里能一直静下心来练练字,他的心境或许也会更开阔一些,人生的路也会走得更顺畅一些。
不管是练字还是做任何其他事,只要能一心一意在一段时间内做好一件事,做出一定的成绩,做到让自己满意。那么再做其他事情,也会有更好的态度和积累。
社会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快,变化会越来越多,电子设备会更多普及,网络信息更会泛滥成灾。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里,有些事情还是可以慢下来,再慢一些,回归一下慢时光的岁月感。
比如写字,在每天,拿出一点点的时间,坐下来,一点点沉下来。一个月之后,两个月之后,半年一年之后,十年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唯有岁月会给自己一个未知的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