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最喜欢干的一件事就是眺望“窗外事”。
从小学开始,我就喜欢坐在靠窗户的位置,或者是靠门口的位置。不是里边太热而是窗外事在吸引着我。即使同学们在认认真真的读书,或者是在打打闹闹,好像都与我无关。
我可能打小就是个“异类”,虽然我不这样觉得,可他们就是这样认为也是这样做的。
所以慢慢的习惯了不爱说话,不好动,也不怎么好学。
每次上课,我就想办法或者偷懒在观看者窗外门外事,或者看天空,或者看树叶,亦或者看人来人往的一言一行。
久而久之,上课下课对我而言,都一样。打闹与我无关,我就默默做个吃瓜群众。
很多时候都是从来学校,到坐在教室,又一直坐到放学。是的,一坐就是一下午或者一下午,有人知道,更多的是没人知道。
知道的可能是老师,老师也偶尔过来跟我说说话,说我上课要认真点听课,不要老是看窗外,下课也要多出去活动活动。
于是老师把我调到靠墙的位置,但也不影响我看窗外的天空,因为一个教室有六个窗户。
是的,打小就看窗外的我,一边在眺望一边又陷进了沉思。
小孩子嘛,总有些奇思妙想很正常,但是习以为常的我,就不正常了。由于连时间都给了窗外事,所以说话都不利索或者是与人说话都紧张了。
不仅如此,学习也是处于中下游的水平。平时父母忙于工作赚钱,根本没时间管我的学习,他们只要知道我的成绩不会太差就行了。
因为我的存在毁了一个家庭,所以父母拼尽全力的在挽救,所以也就没多少时间浪费在我身上。那个时候,对他们而言,时间就是金钱,就是想方设法的活下去。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长大以后才知道,含着泪也念不完我家的经。
因为很多事情他们都瞒着我,不想让我带着压力成长,是的,所有的人都在谦让着我。
我那个时候也不懂什么是同情,什么是可怜。偶尔我的母亲会跟我说,要自力更生,不需要别人同情与可怜,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所以我也老是看着天空,亦或者爬到楼顶,看着远处的一座座大山,总是在问自己,我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远方都有什么呢?山的另一半还有人吗?我能走出去吗……
没有答案,因为我也没有跟任何人说过我的想法。脑瓜里的十万个为什么,渐渐的成了我与天空或者大树的对话。
现在我才明白,我眺望的远方不过是深渊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