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问:文人画在中国画创作中的特殊地位???

中国的视觉艺术历史悠久,艺术样式层次多样并几经发展变化,针对于绘画的技法内容等,绘画的分类也很丰富。

文人画古已有之,早有萌芽,是中国绘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和标志性特征,区别于民间画匠或者宫廷体的职业画家的绘画,这种以文人士子阶层为代表的绘画,具有文人的特殊审美情趣与文人思想。

文人画于唐代显露明显,至宋有突出的发展,宋代苏轼“士人画”的提出,道出“论画以形似, 见与儿童邻”的“不以形似”的著名文人画理论,至元,中国文人绘画可以说已达至巅峰,并在之后的各朝各代不断发展变化,代表性的文人画家有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等。

可以说文人画在中国画范围内的标志性位置,一经出现就与最核心的中国文化紧密相关,文人画的发展趋势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绘画门类,而代表了传统中国文化的一种价值取向和审美标准,它与最先进的文化艺术思想紧密相关,不仅主导了中国文化艺术的话语权,影响了中国绘画的发展路向,至今仍然是中国绘画史和文化史中不可忽略的部分,继续影响中国绘画形态的发展。

在中国的整体的文化面貌中,文人画始终有着特殊的位置和完整的文人绘画美学体系,是中国美术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艺术概念,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内在精神和美学倾向,甚至可以说普遍意义上的传统中国画的审美基础就来源于此,把握着中国绘画的发展脉络,在整个美术创作中文人画“或隐或显地表现出绵延不断的生命力”,文人画在不同的时代展现出其存在的独特意义,这是其他任何一种绘画形式都几乎无法达到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