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直觉得:
如果做不好一件事情,一定是因为天赋不够,
如果能坚持1万小时,一定能成功,逆否命题依然成立,
如果能掌握了更多知识,就一定能更轻易的掌握技能
……
最近因为桃共读,看了《刻意练习》这本书,才惊觉原来一直以为的这些真理,在事实的论证下显得如此不堪一击。
如果你也有过上述的想法,那么建议你看这本书。
2.
该书作者通过在各种不同领域的人身上做实验,运用大量的事例,论证了刻意练习的有效性,普通人如果想要变成更杰出的人,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刻意练习。
同时也证实普遍认可的中的真理有些其实是谬论。
比如上面我所认为的,真相是 ↓
最杰出的人只是在各种有目的的练习下,花最多的时间,专注做喜欢擅长的事。
1 万小时理论并没有考证依据,单纯的机械式练习只不过是低水平的勤奋,只能感动自己,却无法提升自己。
知识如果不经过自身的处理、应用、储存并转化为自身的技能,最终也会变成垃圾,即使学了,也是做无用功。
下面我们说下看完这本书后,对我的认知和行动上面的 3 个改变。分别是
001.如何正确看待天赋?
002.如何将知识内化为技能?
003.如何看待习惯养成和刻意练习?
3.
首先说一下天赋的这一部分,
举个例子,拿前段时间刷爆朋友圈的二本院校出身、毫无运营经验,最后却在微信运营上混得风生水起的杨坤龙。
我不相信他是因为天赋做到的这样的成绩,我想他肯定也经历过一些困难,然后不断的克服、积累经验、不断的实践,刻意练习下才变成像现在这么杰出。我想你应该也不信他是天赋所致,毕竟他刚出生的时候,微信还没存在,基因之说就更不可能了。
在这本中有提到:
对于那些最杰出的人,往往认为他们的成就上面,刻意练习的作用比重比天赋更大。
我想,普通人可能因为没有尝到过程中的艰辛,没有得到胜利的果实,为了安慰自己,便会觉得,别人胜利是因为自己没天赋,而别人有天赋。这种简单归因,其实是一种别扭的心态在作祟,到最后自己反而信了,不再进步了。
所以,
如果天赋不再重要,不杰出只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的刻意去练习的话,那想实现目标的我们,就没有理由不刻意练习了。
刻意练习的结果是面对对方无从下手的事情,你能快速分析各种情况,做成最佳判断,这种行为,在别人看来,你就是天才。
我认为「没经过刻意练习的普通人」和「刻意练习之后的天才」是处在不同的世界的,前者看不到后者的世界,但后者能看到前者的。因为不再同频,没经历过,也自然不知道他们眼中的「天才」曾是有多努力。
反观自己,如果不刻意练习,也看不到更大更全的世界,那将是多可惜。
4.
第二点,是如何把知识内化成技能。任何一个知识,哪怕再好,没有用上都是纸上谈兵。既然学了,那就要好好用,不要道理全都懂,但就是过不好生活。
按记忆来说,当新知识来到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复述提取一遍,把它变成我们的短期记忆,然后关联上我们旧有的知识,形成工作记忆,并在不断的复盘中,变成长时记忆保存下来。
按实践来说,知识有了,方法论有了,接下来就是改变自身了。改变自身,便是刻意练习的过程。
刻意练习=有目的的练习*时间*难度系数
因为,知识从学到用,我们都是带着自己的既定的使用目的的。刻意练习的过程就是我们实现目的,优化目的的过程,需要时间,也需要不断加大难度实践。
就像练钢琴:
我们可以目标是设置成成为郎朗一样的钢琴大师,但我们的第一步一定不是立马弹出他那样,而是不断的加码,不断的找到自己的弱点错误并纠正,在大量的练习中慢慢的抵达我们的目标。
另外,除了从外界挖掘知识,我们自己本身也有许多的经验。许多时候,我们做出的一些正确的判断一些无意识的行为,其实是因为我们既定思维方式所左右。
这些我们说不清楚不知道它存在但受它影响的知识,就是隐性知识,而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只是他比别人多看透了一些,多走了一步,将隐性知识显性化了。
所以,一个好的技能一定不是知识的拼凑,而是刻意练习不断实践的产物。
5.
最后一点,我想说的是在习惯与刻意练习的关系上,我认知的改变。
刻意练习就像是每一次有目的的练习形成习惯,实现目的之后的另一个习惯(更高阶目的)养成,也是走到一个舒适区,再跳出一个舒适区的过程。
通常我们会更容易在有一点点提升、犯错变少的时候,停下进步的脚步,因为此时已经达到了中等的水平,这是一个虽然有一点缺陷,但是我们可以接受的阶段。我们也愿意相信,如果我们继续这样子下去,虽然进步慢,但总是会有进步的。
但你听过自动化的能力会慢慢退步吗?
这听起来好像不愿意相信似的,但确实会呀!人类进化过程中的用进废退就是这么个道理。
通常人们愿意在刚刚好的时候停下,不再继续刻意练习往下走,很大可能是因为不知道更好是什么样子,自以为已经达到了极限。
所以此时,我们需要获得更高级的心理表征,让我们知道有差距存在,知道可以走得更远,然后去想如果怎么拉近差距,如何怎么变得更好?
而更高级的心理表征的获得来源无非三种,
一种是导师。也就是优秀的人,或者教出优秀的人的人,从他们身上取经我们能获得更正确的心理表征。毕竟每个人都有心理表征,对不对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一种是从我们自身经历中获取。当没有导师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自己去创建事物之间的联系,保存成自己的经验。
还有一种获取方法就是书文中获得,我们可以通过看书,了解到优秀的人,他们的思维逻辑,通过研究他们发现更多的规律。
正如在书的封面上写的,作者教的就是如果从新手到大师,所以,在文中也有提及很多具体的实践方法。我相信,任何想要改变自己的人,都可以从中受到启发。
最后:
感谢桃总和桃共读的小伙伴,共读真的是件很有价值的事情,许多原本似懂非懂的概念和问题,都会在群聊中,被扩散开,放大价值,通过在社群的不断交流中,可以也能够将自己的想法逼出来。就像可以练习中的,找到学习的共同体,通过沟通交流,将隐性知识显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