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解决问题的数学家叫基廷斯。他说,当你计划出去吃一顿饭的时候,明天那顿应该比今天这顿要贬值一点 —— 因为你明天可能会离开这里,吃不上那顿饭。具体贬值多少,取决于你预期还能停留多长时间。基于这一点,他提出了一个非常复杂的解决方案,最后结果是给每个选项计算了一个指数,现在被称为“基廷斯指数”
我们希望每一天都活在当下,可是从现实的数学角度,你预期停留的时间越长,探索新事物的价值就越高,基廷斯指数也越高。
如果我们把期限设定为人的一生,这就意味着年轻人应该多探索,到了后期就要专注于收获。
这对理性的人来说,要想过好这一生,意味着三件事。
第一,年轻时代要大胆探索!
绝大多数小孩不知道什么基廷斯指数,但是他们非常明白探索的重要性。他们会把家里所有电器的所有按钮都按一遍,特别喜欢新玩具,走到哪儿都在关注新东西。
问题是,强调探索,就意味着没有那么多收获,就像那只掰玉米的小猴子。所以家庭因素就非常重要了。一个年轻人要想不断试错,他需要父母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不用你挣钱养家,上大学去!选个自己喜欢的专业,不用考虑就业市场!这个工作不喜欢,换!就算出了错,父母也能包容。
这样的人在年轻时代可以不断地探索未知,积累各种经验教训,他才能迅速理解这个世界,他的后期才能做出更好的选择。
第二,随着年龄增长,要慢慢学会利用已有的信息,专注于收获。
一般的规律,就是人的年龄越大,社交的圈子越窄。老了以后经常交往的就寥寥几人,经常做的事情也就那么几件,去的地方也非常有限,吃饭专门只去一个餐馆,就好像已经失去探索的动力了。之前,人们都认为这是老人的悲哀。
可是斯坦福大学有个心理学家认为,这其实是老人的理性选择。他们已经完成了探索!他们知道自己最适合做的事情是什么,和哪些人在一起最舒服,哪个餐馆最符合自身口味,他们已经没有冒险探索的必要,只要享受人生就行了。
这就引出一个非常让人感慨的实验。实验者问受试者,如果接下来你可以跟一个人深入交流30分钟,那么在以下这三个人中,你选哪一个呢?
直系的家庭成员
你刚刚读完的那本书的作者
在某一方面跟你有共同兴趣的一个陌生人
结果是老年人选第一个,而年轻人选后两个。如此说来,老人念旧啊。可是接下来实验者把问题变了一下 ——
他们问年轻人,如果你明天就要出远门,很长时间都不会回来,你会选择谁呢?结果年轻人选了直系家庭成员。
他们问老人,如果现在有个新技术突破,你的寿命可以立即延长20年,你会选择跟谁呢?结果老人们选了后面两个选项。
老人不是念旧,他们只是在合理地规划人生。
人老了以后,就更希望能够专注于自己先前已经建立的关系。这也是为什么当一个年轻人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去上大学,周围都是陌生人,依然能够兴高采烈。但如果你让老人住进养老院,同样身边都是陌生人,他们就不会开心。
悲哀吗?一点都不悲哀。
第三,慢慢变老的过程中,我们的生活其实是越来越好。
实际上,探索新事物的好处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巨大,你会不断地遭受失败,哪有那么多浪漫惊喜。老人不探索,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敢探索了,而是因为他们不用探索了 —— 他们已经完成探索了。
研究表明,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状态都在越来越好。如果你已经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你就会很乐意被自己喜欢的事物所包围。
当你看到一位老人,每天跟同一个人,去同一个餐馆,坐在同一个座位,点同样的饭菜,你可能以为他的生活很无聊 —— 殊不知这才是最浪漫的事,他是在享受自己用一辈子的时间所探索出来的成果!